深入农区基层精准扶贫演出
天津音乐节上张建新贾昆英夫妇献唱
和学生们在一起
与有着年历史的二人台相比,漫瀚剧是个“年轻人”,因为它自“出生”到今天仅有“34岁”。作为第一代漫瀚剧声腔建设参与者中最年轻的一位,而今国家一级演员、市漫瀚艺术剧院副院长张建新除了表演,还参与整理、研究漫瀚剧唱腔。他希望将漫瀚剧不仅“传出去”,而且把它“传下去”。
日前,记者走进包头市漫瀚艺术剧院,专访张建新,聆听他的“艺术人生”。
兴趣与追求
在张建新的记忆中,原东河区财神庙街石胡同15号(院)是他学习艺术的启蒙地。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这里聚集着一大批开拓包头地方戏曲文化的艺术人才,俨然是个“艺术大院”。其中有像张建新父母一样来自漫瀚剧院前身——包头市民间歌剧团的艺术工作者们,也有像计子玉、樊六等老一辈民间艺人。
每到夜晚,院子里,一根电线、一个灯泡,便可演得一出好戏。灯下,你方唱罢我登场。“吹拉弹唱,好不红火!”回忆起当年,曾经住在这个“文化大院”的幼年张建新便正是在这唾手可得的艺术氛围中浸润、成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一段时间,父母每晚在剧院演出。因为不允许带小孩入场,演出前,父母便安顿张建新睡下,把门锁好。可是,他们前边一走,他便起身,从窗户跳出去,偷偷溜进剧院看演出。张建新说:“谢幕前,我撒丫子就往家跑,等他们回家时,我早就躺下了。”尽管如今看来,这已成为一桩童年趣事,但对舞台的热爱,便是从那个时候就扎下了根。
幼年张建新不仅爱看戏,还爱琢磨戏。二人台、京剧、晋剧,他都爱看,爱学。年少有一段时间,他往返于呼和浩特姥姥家与包头父母家两地,有更多机会接触更多的艺术形式,见过很多艺术家。姥姥家过去在呼和浩特市旧城,附近有个剧院。那时,张建新总跑到剧院门口。“没有钱怎么办?”为了看戏,机灵的他,以给剧院打扫卫生为由换来免费看戏的机会。“太漂亮了!”除了二人台,他被京剧规范、科学的舞台表现以及晋剧老艺人的个人技巧深深吸引。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幼年张建新记在心间,反复琢磨。
犹如“吸引力法则”一般,这个既有天分又爱钻研的娃娃引来很多老师的注意。自年起,张建新师从二人台名师计子玉、樊六,后又得到京剧名家张文秀、陆玉铭、李小春、晋剧名家张景亮、李志鹏、王金林等传授技艺,并参演多部剧目。兴趣使然,十几岁时,张建新便开始登台演出。良好的天分与丰富的艺术给养为他的从艺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很幸运。”如今,每当谈起从艺道路,张建新对老一辈艺术工作者的人品、艺品充满崇敬,对手把手指导过自己的每一位老师,他心怀感恩。更令张建新欣慰的是,受家庭艺术氛围的影响,他的孩子如今也从事了艺术追求,三代人传承艺术文化,也称得上是梨园世家了。
创新与坚守
年,伴随着漫瀚剧正式被命名并成为内蒙古唯一的原创地方剧种,张建新从此与漫瀚剧结缘。从《丰州滩传奇》中的黄台吉,到《契丹女》中的杨四郎,《忠烈碑》中饰演裕谦,三十年间,每逢漫瀚剧有重头戏,都会有张建新。他的名字与漫瀚剧骨肉相连。
采访中,张建新说:“漫瀚剧要想‘活’下去,就要不断吸取养分、改良、创新。”“大胆创新”成为张建新在舞台上的孜孜追求,也成为业内人给他的一致评价。在一本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杂志中这样评价张建新:“在艺术上,他既不丢特色,又不守旧。”
年初,《丰州滩传奇》首次进京演出。当时张建新饰演小龙套报子。他只上一次场,只一句台词:“报!鲍崇德闯进大帐。”张建新私下琢磨,蒙古人的礼仪程式应与汉人有别,但又无定制可循,便自己别出心裁,设计了一个右手横持刀,刀刃向上,左手扶刀背的姿势,然后“噔噔噔噔”健步下场。这一细节被当时观看的业内专家捕捉到,在后来的座谈会上,还被专门表扬。在二人台改良戏《茶瓶记》中,张建新饰演单宝童。其中一段,经他琢磨、改良,表演效果与剧情更为吻合,广受喜爱。
敢于尝试,大胆创新,张建新开创了多个“第一次。”年,张建新出演《丰州滩传奇》中的黄台吉。为了丰富舞台效果,他第一次将京剧中“吊毛”这个动作加进来,难度之大,前所未有,得到台下观众的赞赏。年至今,张建新先后出访近20个国家和地区,是第一个把漫瀚剧唱段带出国门的人。
一方面在艺术上大胆创新,另一方面在态度上用心坚守。张建新认为,包括自己在内的艺术工作者应该守住一颗“初心”,那便是对观众负责的态度。
“戏比天大,舞台就是演员的生命。”在张建新的记忆中,最令他感动的是,年《丰州滩传奇》在北京演出时,包括他父亲在内的10名老前辈,几近退休年龄,在台上,他们认真出演群众演员;在台下,他们出任“临时厨师,”为演职人员做好后勤保障。受老一辈人的影响,张建新的汽车后备厢中,一直备有演出服。家里也常备有一个皮箱,装有几套服装。“什么时候打电话通知我有演出,我都随时准备出发、上台”。张建新认为,一个好演员要同时具备天赋、积累与责任心,而责任心是排第一位的。
传承与传播
8年,张建新在新加坡讲学后他萌生一个念头,地方戏剧文化传播要从娃娃抓起。因此,他开始以“进校园”入手,希望将漫瀚剧传下去、传出去。他说:“每一次的讲座,哪怕只有一个人喜欢,我认为它也有意义。”
漫瀚剧要发展壮大,储备人才是关键。在给漫瀚班的年轻人授课的过程中,张建新除了自编教学大纲,传授专业知识外,他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艺品。那时候,每天早晨他要求学生7点准时到操场锻炼、做操。训练结束,他不允许任何人抄小道回教学楼。看似不起眼的要求传递着他“扎扎实实演戏,不走‘捷径’”的人格追求。
近几年来,张建新开始整理、研究漫瀚剧的唱腔,他希望以文字的形式对这部分内容加以记录、总结,留给后来人某些比较成型的理论范式。年,就在张建新参与搜集、撰写《中国戏剧大全》中“漫瀚剧”的一部分内容时,他采访的15位老艺术工作者中,已有3位相继去世。这更令他感觉到记录、研究工作时间紧、意义重。包头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