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台蒙古族汉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共同

北京中科白癜风在哪里 http://www.xftobacco.com/index.html
从一些传统二人台剧目来分析,二人台的形成过程大致分为歌唱、演唱、戏剧三个阶段。它们分别标志着二人台从起源到发展乃至成熟的一个完整过程。二人台的剧目中有些纯粹是原汁原味的民歌。如一些独唱剧《叹十声》、《尼姑思春》、《惊五更》、《上坟》、《怀胎》等,还有二人对唱的剧目《四大对》、《种洋烟》、《五月散花》、《海莲花》、《小放牛》、《跳粉墙》等。这些剧目严格的讲只是一些内容简短曲调单一的唱段,这是在当地的民歌“撅席片”“信天游”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刚从民歌中破壳而出,表演性极差,又毫无故事性可言,而且全凭口头唱出,演员无须扮入角色,属于说唱形式,这是二人台最早的雏形,这也是二人台形成的第一个阶段,歌唱阶段。第二个阶段无疑是表演唱,有些曲目如《三国题》、《倒卷帘》、《下山》等,是以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背景,表演形式颇象东北二人转,仍停留在说唱艺术的层次。又如《五哥放羊》、《挂红灯》、《打连成》等,以民间十二月歌的形式展开内容,每段都重复一个调,表演时配以舞蹈,霸王鞭、扇子舞、长袖舞等,演员已扮入角色,只是情节单一,曲调专曲专用,连贯性不大。既没有形成“板腔体”的音乐机构,也没有形成“曲牌连体”,还不具备戏曲的特点。基本停留在民歌表演唱的基础上,但也标志着二人台由单一的歌唱形式过渡到表演唱的形式。另外,像《打秋千》、《放风筝》、《报花名》等,虽然曲调单一,但表演情节明显增强,有了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开始具备戏剧的成分,这是二人台一个质的飞跃,说明它已经从民歌中逐步分离出来,为日后成为单一的剧种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二人台的第三类剧目如《走西口》、《打樱桃》、《卖菜》等,已经有完整而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人物形象丰满,具有完整的唱腔和板式,堪称典型的戏剧模式。二人台这一剧种成熟以后,首先是人物由少变多,突破了只有二人演唱的模式,剧情也更加复杂,有着向大戏发展的趋势,如《卖碗》、《闹元宵》、《退婚》等。二人台是蒙汉两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艺术硕果。二人台以独特的民间文艺形式反映了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以及黄河两岸的风土人情。记录了当地劳动人民生活和矛盾的情况,他们的不幸遭遇和走西口的悲惨命运,但更多的是表现了他们淳朴善良和勇敢机智,以及向往自由,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阳婆婆出来丈二高,风尘尘不动天气好,哎呀,叫上妹妹打樱桃。(二人台.打樱桃)羊群在前人在后,只瞭见黄尘瞭不见人。(二人台.五哥放羊)翻过圪梁下了坡,眼前一道清水河,哎呀,脚踏石头把过。(二人台.打樱桃)想哥哥想的迷了窍,把柴禾抱进了山药窖。想哥哥想的心里慌,蒸莜面坐在水瓮上。(二人台.打樱桃)五月里来午端阳,江米粽子撒白糖,放羊的在外吃不上,想哥哥想的断了肠。(二人台.五哥放羊)以上的黄尘、羊群、山药窖、蒸莜面,江米粽子撒白糖等等正是反映了当地的民俗风情。有些剧目则完全是一幅当地的民俗画。如《闹元宵》侧面的描写了当地元宵节的盛况。《撑船》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谈恋爱的故事,但也细腻地描绘了黄断两岸放灯的情景。《赠褡裢》则是一幅内蒙古草原的阴晴放牧图,是蒙汉两族人民友谊的见证。《方四姐》一戏的情节贯穿了一套完整的山西地方婚礼习俗。因此说,二人台不仅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也是北方民俗资料的宝库。张梦章: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大同作家协会会员大同周易研究协会常务理事首部诗集《鸣玉集》即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5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