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老家那块,唢呐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人逢喜事,嫁娶、过寿、升学、乔迁,都要请个唢呐人过来吹一吹。
人遇丧事,灵堂里也必不可少唢呐的声音。
说来倒也神奇,这乐器可悲可喜,什么场合都能适用。
在我小时候那会儿子,村子最风光,也最受人欢迎的,就吹唢呐的人了。
挣的又多,还不费力,到哪儿都有人捧着。
说句实在话,我小时候也曾经想过,以后要成为一个吹唢呐的人。
不过后来这句玩笑话就被我慢慢遗忘了,我也是长大以后才知道,吹唢呐不仅需要天赋,更需要热爱。
村里受尊敬的唢呐人,他们无一不珍爱唢呐。
唢呐不仅是他们的营生,更牵系着他们一生的追求。
村里唢呐班的班长,我们管他叫唢呐王,光听这个外号,就知道他的技艺多么让人信服。
唢呐王年纪不小,已经40多了,但却一直没有娶妻,只收了几个徒弟。
那会儿大家都在说,靠徒弟养老送终终究是不现实的,人还是得有自己的血脉。
唢呐王却哈哈一笑,毫不在意。
我时常在想,这样爽朗的人,怎么能忍受几十年如一日地枯坐着吹唢呐呢?
几十年如一日这话虽然夸张,但并不是我杜撰的,而是唢呐王自己说的。
他说他小时候跟着师傅学着吹唢呐,就是被关在屋子里没日没夜地吹,吹得腮帮子都疼。
但也只有这样的苦练,才能成就那样高超的技艺。
至于我说的枯燥,唢呐王却说自己从来没感觉到过,只因着他热爱这项事业。
从前的我不太懂,但一想到我自己只要是看书的时候,也从不觉得枯燥,便理解了唢呐王的心情。
唢呐王很是风光过一阵,然而到了近几年,情况却大不如前。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一辈的人也渐渐衰老。
不只是生活习惯在变,家里做主的人也在变。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就不怎么再请人来家里吹唢呐了。
唢呐王这时候已经快六十了,已经很少有人再请他吹唢呐了。
但我每次回到老家,都能看到年迈的唢呐王坐在门口,孤独地摩挲着手上的唢呐。
很多人都不明白,唢呐这个行当都没落了,唢呐王怎么还不肯放下手中的唢呐享福去。
其实这也是我的疑惑,我是个俗人,总是偏好于享乐的。
唢呐王却摇了摇头,给我讲起了过去的故事。
我才知道,唢呐王并不是一开始就是顶厉害的,他也有被师傅抓着练功,因为吹不好而挨骂的时候。
但唢呐王从没怨恨过手上的唢呐,只觉得是自己天赋不够。
后来他的技艺越发炉火纯青了,请他去吹唢呐的人也越来越多,唢呐王对唢呐的理解才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你看!”
唢呐王把唢呐递给我,费劲地比划着。
“这么小小的一根铜管,却能发出那么多变而神奇的声音,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啊!”
唢呐王说起自己的唢呐,眼睛都在放光。
从少年时期开始,这支唢呐就一直陪伴着他,说得夸张一点,简直是南征北战。
去过喜庆的场合,也去过肃杀的环境。
它里面吹奏吹的乐曲,或让人眉目舒展,或让人心生悲戚,就像神话里的乐章一样,深深地让唢呐王着迷。
唢呐王那时就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要吹奏出打动人心的乐曲。
后来的唢呐王也的确做到了,他成了当地最有名的唢呐艺人,每年都有数不清的邀约。
唢呐给他带来了金钱、名声、还有快乐,那么他又怎么能在唢呐低迷的时候弃之而去呢?
即使现在的唢呐是人们眼中的“老把式”,即使年轻人已经不再爱听唢呐吹奏的音乐。
但对于唢呐王来说,唢呐仍然是他的好伙伴。
唢呐王曾经收的几个徒弟,有的学成了艺,最终却放弃了从事这行,转而去做更赚钱的行当去了。
还有少数的一两个,仍然接着吹奏的活计。
但他们也没法靠这个谋生,只是凭借着一腔热爱,当作一个小小的兴趣兼职。
即使是最热爱唢呐的人,也无法在大厦将颓的时候阻止。
唢呐王对唢呐的没落十分心痛,但也知道历史的车轮无法挺直,行业的兴衰更不是人力可以决定的。
但在他心里,唢呐始终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地位。
每到傍晚,唢呐王就会举起那支陪伴了自己一生的唢呐,幽幽地吹奏着。
这曲调有时候欢快,有时候落寞,我想这大抵是因为唢呐连接着他的心境吧。
而如今,唢呐王历经千帆之后才真正做到,让每一个曲调,都直击人的心灵。
物品一旦被寄托了感情,就不再是单纯的物品了。
这把唢呐,不仅是他的营生,更牵系着他一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