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飞/文
二人台是流行在陕北的府谷、神木,晋西北的河曲、大同,内蒙古西部地区萨托二县的一种民间演唱形式。二人台的传统剧目(包括演唱歌曲形式)据不完全统计约有近百个。(建国以来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新编、改编和移植的大量剧不在其数)。这些剧目程度不同的具备有戏剧因素,有些可以作为歌曲演唱,有些可作为歌舞表演,有些可作为戏曲单独演出。因此,二人台剧本大致可分为三种体裁:
(一)歌谣体:二人台由于起源于民歌,所以它仍然保留着民歌的特点,一般都是上下名式的“四六句子”,有长有短,一般以小篇幅居多,如《种洋烟》、《十对花》等。
(二)叙事体:它是通过演员的叙述来表现具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演唱,通常采取叙事体和代言体结合并用,有说有唱,有韵文,也有散文,有时韵散夹用,篇幅以中型居多。如《打樱桃》、《挂红灯》、《打秋千》等。
(三)戏剧体:它是具有比较复杂一些的故事情节,演员分别担任剧中各种人物角色,篇幅以中型和较大型居多,有说有唱,有串话,韵、散夹用。如〈卖碗》、《探病》、《闹元宵》、《挑菜》等。
以上三种表演形式的歌词常常都采用群众习惯的排数号、排四季、排五更、排十二月等格式,歌词结构形式大体可分句数为二、三、四、五、六句为一段。字数可分为五字句、七字句、八字句、九字句、十字句、长短句。如《走西口》、《送四门》、《四大对》、《十爱》、《牧羊》等。二人台音乐包括唱腔和牌曲两部分。唱腔音乐的曲体,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以“种洋烟”、“转山头”为例,本来就是民歌,虽然被二人台吸收后有一定的发展,但其曲体仍然保持了原民歌的结构形式。
第二种以《十对花》、《挂红灯》为例,曲调比较优美,结构严谨而富有变化。和民歌相比,在曲式结构方面虽然没有大的更新,但更强调节奏明快、律动性强,以便配合舞蹈动作。如“打霸王鞭”、“拉碾子”等,音乐更富有舞蹈性。
第三种是具有说唱性的叙事体,这种叙事体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如《走西口》一类,曲调具有一定程度的叙事性或戏剧性,专曲专用,随着内容情绪的发展,在板式、节奏、调式上也不断地有所变化,如《走西口》中就有亮调、慢板、流水板等,板式变化以及调式调性的对比运用,结构比较统一完整。
二是多段词的分节歌形式。这种体裁在传统剧目中的运用最为普遍,多为叙事歌曲。如《打连城》、《打秋千》、《方四姐》等。虽然唱段较多,内容变化频繁,但是只用一首曲调从头唱到尾,根据演唱者的理解,可以表现不同的思想情感。同时这种形式也有利于保持音乐的连带和统一,也便于记忆。
三是用“联曲”或“集曲”形式构成富有对比多变的叙事性音乐,以表现内容的多样性和戏剧性。如《王成卖碗》中王成唱的“卖碗”调,具有活泼、风趣等特点,表现了王成对地主进行嘲弄、讽刺及与封建势力斗争的才能和智慧。“红云”调在别的戏里可能是表现另外一种情绪,而在《卖碗》中却是表现地主薛称心的那种好色贪财、欺压成性的反面形象,也是富有艺术效果的。香兰用的“绣麒麟”调,优美抒情,朴实亲切,表现了香兰姑娘纯朴善良、可亲可爱的少女形象。该剧三个不同身份、不同个性的人物用了三个不同的曲调,成功地塑造了三个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分节歌调的一段体二人台唱腔,在长期演唱过程中,形成以下几种板式(指节奏形式和速度变化):
亮调——即第一句唱腔用散板形式来唱,在原曲调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变化,往往在高音区加以伸展扩充,如《挂红灯》的第一句。
慢板——即四分之四的拍子。每分钟40拍左右,较流水板相对的慢,实际上是在流水板的基础上加以伸展扩充,它没有什么固定的旋法,而是因人而异,根据演员的嗓子条件好坏,演唱技巧高低以及发挥创造能力大小而决定的。一般来说,慢应该是在基调(流水板)的基础上锦上添花,创造出许许多多装饰音。经过音和辅助音,在曲调上给以丰富和发展,艺人们称谓“填满腔”。这对演员来说具有即兴创作意味,考验演员的发挥创造能力的高难唱段,嗓子条件好,演员技艺高,有很好的发挥创造能力,就可以创造丰富华丽、优美动人的曲调,否则就可能变成单纯的速度拉慢,处理不好反而显得平板呆滞而又亢长。
流水板——即该曲的基调,四分之一拍子,其中又分为慢二流(每分钟60拍左右),流水板(每分钟80拍左右)和紧二流(每分钟拍左右)。它们之间的关系仅仅是速度快慢的差异,演唱时随情绪需要而定。
捏字板,即四分之一拍子(每分钟——拍左右),一般用于结尾。为了避免同一曲调多次反复的单调现象,使舞蹈(打霸王鞭)情绪愈加激化,要求节奏愈加紧凑,力度加强,旋律紧缩、简化,速度逐渐加快,形成有板无眼四分之一拍子。戏曲中称“垛板”,二人台中叫“捏字板”。“搓板”比捏字板速度更快,节奏更紧,力度更强,造成一种紧张气氛,形成全剧高潮而结束。
二人台音乐的调式有宫、商、徵、羽调式,其中尤以商调式为最多(5调式更多),而宫、羽调较少。这与陕北晋西北一带的民歌有血缘关系。
二人台是人民群众长期集体创造的民间口头文学艺术。它具有明显的群众性,其艺术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语言通俗易懂。它运用了当地农民们熟悉的极为丰富的语汇。形象鲜明生动,朴实无华,具有热情大胆,心真意显的艺术风格,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二)内容真实。多数都反映了劳动人民最熟悉、最关切的生活实践,因而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由于长时间流传于广阔的农村,演员大都是业余性质的农民和手工艺者,他们有极为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能够准确真实地刻画剧中人物的性格,表达剧中人的思想感情,表演自然逼真、朴实亲切。
(四)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有载歌载舞、红火热闹的“火炮曲子”,也有以演唱见长的“硬码戏”,有器乐牌曲的演奏,有清唱、对唱、表演唱、串话、韵白等等,生动活泼,短小精干,服装道具也很简单,容易推广。
长期以来,二人台艺术在成千上万的演唱实践过程中使其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提高,二人台音乐是群众集体创作的结晶,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人民群众和专业文艺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