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关民间谚语,从生活中孕育出来的口头文学

偏关谚语与民同生,与民同在,伴随着人们的现实生活从古至今一路走来,如“一天带上两天的干粮,夏天拿上冬天的衣裳”,“兑路不兑店”,“在家靠爹娘,出门靠墙墙”等,此类的谚语就是那时的偏关人背井离乡外出谋生,历尽艰辛的真实写照。

偏关位于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据《偏关志》载:偏关为新石器遗址。夏禹时为冀州之域,春秋时为林胡族聚居之地,战国属燕赵,置儋林郡。秦汉时属雁门,隋属马邑,唐置唐隆镇,五代北汉天会元年(年)于韩光岭始筑严寒。宋以寨属杨家将火山军,后属辽金武州,置武宁县。元朝大德三年(年)升寨为关,因其地东仰西伏,如人首之偏隆,故名偏头关,同宁武关、雁门关合称“外三关”。偏头关北踞长城,西抱黄河,东联雁门,南卫宁武,明置总兵,兵设万余。为九边重镇之一。雍正三年,一关分三县,本关改称偏关县至今。

偏关

因为有了这样的远古史实,就有了“铜偏关,铁宁武,生铁铸的老营堡”这样的民间谚语,还有“立起招兵旗,就有吃粮人”“兵不离营盘马不离站,青桩不离黄河畔”“一马不动,百马不摇”等谚语来描述紧张激烈的前朝战事。

偏关谚语同样来源于现实生活,人说“山曲儿”“二人台”诞生于晋西北,一曲荡气回肠的《走西口》反映的是历史上劳动人民向北大迁徙时的故事。这样的情节在地处晋西北的偏关“山曲儿”里这样唱道:“哥哥走来妹妹,泪蛋蛋滴在大门道”“东弯弯流水西弯弯树,不见哥哥山挡住”“哥哥走时天有些阴,响雷打闪不放心”“远大青山起白雾,哥哥走在那为难处”。

偏关山曲儿

在日常生活中,民俗推崇礼尚往来,和睦相处,这样的谚语如“你有初一,我有十五”,“亲戚朋友顿唤顿,间壁两邻碗换碗”“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从这些谚语中可以看出偏关人淳朴憨厚的品质。人们知道,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如“打高墙,喂恶狗,不如处处为朋友”“有没见面的朋友,无没见面的冤家”。人与人要诚实相处,如“许下人,人等的;许下神,神等的”。

偏关方言在偏关民间谚语中比比皆是,如“久要香赢不吃亏”中的“香赢”是便宜的意思。“女人难活漾大气,男人难活唱大戏”中的“漾大气”,是放声大哭的意思。“圪都大个村子,谁不知谁圪根子”中的“圪都”是拳头的意思,“根子”是家底的意思。“村汉进城,事情麻零”中的“麻零”,是多而乱的意思。

偏关属于小杂粮生产地区,糜黍谷子、豆类薯类、莜面胡油等都体现在谚语中,如“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二十里的饿断腰”“不抱油篓,不沾油手”“立秋糜子四指高,出穗拔节参至腰”“黑豆地里卧下牛,不嫌黑豆稠”等。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一些反映新时代、新事物、新观念的谚语不断涌现,如“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少生优生,幸福一生”,这些谚语因其折射人们生活中的新风新貌,而为人们所熟知,开始流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