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棚里种出致富希望二人台唱响幸福小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抗白 http://www.t52mall.com/m/
央广网呼和浩特7月29日消息(记者黎政祥实习生潘治锟张蔚)“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年,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是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近日,记者跟随专车前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探访当地村民的幸福生活。雨后初晴,阳光耀眼,天空湛蓝,青色的公路被绿色的群山环绕。记者探访的第一站,是位于土左旗善岱镇善岱村的蘑菇种植基地。食用菌扶贫产业示范基地作为善岱村的扶贫项目,通过“合作社+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以提供工作岗位及分红的方式帮助贫困户增收。“我们的蘑菇从进货到采摘要经过23个步骤,每一个菌棒上不能超过15个蘑菇,保证每个蘑菇品相完好,外观圆润,吃起来肉厚味美。”善岱村党支部书记胡占军向记者介绍。据了解,该菌菇项目年开始进行,年种植30万棒,实现纯收入80余万元,解决就业人员40余人,其中包括精准贫困户13人。年,大棚进行了续建,续建后的大棚有99栋,共制作菌棒73万棒。经过两年的市场验证,善岱村的蘑菇鲜货广受好评,每日采摘后立刻会被抢购一空,买家来自内蒙古、河南、陕西等地。下一步,善岱镇计划将蘑菇大棚种植推广到董家营村、朝号村、公布村、大岱村和大沙金图村,将蘑菇种植项目做成全镇的扶贫支柱产业。位于察素齐镇把什村巴格希板申手工制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主要由妇女参与的合作社。合作社主要发展手工编织业,串珠编织、手工毛线编织手套、帽子等。编织的各类手工艺品目前已在淘宝网小规模销售,吸引本村及周边多名妇女参与到手工编织业中。该合作社也是目前全旗唯一的一家以手工编织为主导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据该村妇联主席姬利荣介绍,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一方面可以通过吸纳贫困户在家里实现就业,既不担误照顾家里人,又能利用闲散时间,赚取手工费。另一方面,合作社将部分利润以分红的形式发放给贫困户,增加贫困户的收入。“以前都在外面打零工,后来身体不允许了,就只能坐在家里没事干。现在来这里,离家近,手工活也不累,还能挣上钱”,贫困户陈玉玲对记者说,“姐妹们坐在一起,聊聊家常,挺开心的”。经过一年的运营,合作社已经吸纳了近百名妇女参与,年合作社积极签订各类定手工订单,加工外贸手工毛线帽子手套多套,加工订单桌套多件,销售额2.9万元。未来,合作社将继续发展壮大,通过周边旅游业发展扩大产品销路。文明新风助力乡村振兴,民间小调唱响美好生活。未见人,先闻声,还没有走进大门,高亢的歌声伴随着热闹的乐器声已经传入耳朵。这里是本次土左旗之行的最后一站——毕克齐镇杨家堡村,村民们唱的是民间小调《十里洞》。“村镇文明创新风,我们自己编词编曲,夸夸好邻里,好妯娌,孝敬老人的故事。”村民赵海海是艺美乡贤文艺宣传志愿服务队的队长。平日里,她们不仅会唱民间小调,也排练群口快板、二人台,闲暇之余,还会去周边村镇进行演出和交流。“只要没事儿就会来这里”,她笑着对记者说。杨家堡村党群服务中心是村民们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也是宣传文化、普及知识的地方。服务中心的草原(农家)书屋里,配备了书柜、报刊架和阅览桌椅,藏书余册,村民们可以随时来这里看书,学习最新的农技知识。杨家堡驻村第一书记杨飞向记者介绍,杨家堡村是以农业为主导的村庄,近年来,积极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青贮玉米订单农业。整村与伊利集团进行合作,由企业进行青贮玉米的收购,一方面能够增加村民收入,另一方面能够增加村集体收入。村民生活富裕了,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有所增加。村里大力支持村民们的文化需求,为他们提供场地、服装,并进行资金上的支持。村民的幸福都洋溢在脸上,相信他们的小康之路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