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本报讯(记者刘军)近年来,赛罕区榆林镇坚持党建引领,采取“观光采摘+阵地教育+特色景区”模式,形成因地制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新发展格局,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党建执笔描绘“绿色画卷”,生态资源让乡村旅游“热起来”。榆林镇党委以抓党建促旅游发展为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共同体资源聚合优势,在开展荒漠化治理的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依托余亩林地资源种植生态林和经济林,成员单位发挥各自职能改造50多亩荒山荒坡,补栽各类树木多棵,移植各类树木多棵。建设标准化葡萄树采摘示范园,为有种植意愿的村民提供葡萄树,流转土地30余亩,种植各类葡萄树多棵,以林下经济为主、观光游览为辅的发展路子实现了从“沙退林进”到“绿山富民”的转变。
党建执笔描绘“红色画卷”,阵地资源让党性教育“活起来”。榆林镇党委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整合抗日战争时期的韩家窑歼灭战遗址、苏木沁烈士陵园、红色主题窑洞等资源组建红色阵地联盟,各类特色鲜明、具有感染力的实物展示、场景复原、音视图文、情景互动等方式让党性教育走实走心。赛罕区依托榆林镇丰富的本土红色资源,成立区委党校,通过创新实践案例,推出红色阵地现场教学点,打造沉浸式课堂,增强教学感染力,进一步推动党性教育与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深度融合,构建“一心多点”干部教育培训矩阵,形成系统联动、资源联用、成果联享的党性教育新模式,为赛罕区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动力。
党建执笔描绘“彩色画卷”,特色景区让广大群众“富起来”。榆林镇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成立由生态建设、休闲旅游、特色农业、民俗文化4个方面组成的党建引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共同体,区文体旅游广电局、农牧水利局等21个成员单位共联共建,发挥各自优势,在新形势下带动旅游产业升级。现已建成民宿窑洞3座、蒙古包3座、农耕文化展区3处,可同时接待游客50人以上;已建成摩托车教练员运动员培训基地和国家级汽车营地,集教练员赛手培训、赛道演练、旅游观光、民俗餐饮等于一体,进一步吸引各地游客;建设二道河村民俗馆和二道河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馆藏民俗用品余件,基地内设窗花、剪纸、二人台服装制作技艺等多个非遗项目展示;积极与待开发的马鬃山景区、九龙湾风景区、东干丈万亩园林、孔雀山庄旅游区对接,努力构建集吃、玩、住于一体的榆林镇一日游景观路线,以旅游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