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二人台四大件的演奏以及基本

我国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222/5951583.html

四大件乐器的演奏

对于二人台四大件乐器的演奏,我们今天在座的每一位都不陌生,而且通过这次“国家基金二人台牌子曲主奏乐器表演人才培训”我们都有幸成为这方面的优秀人才,所以我们更加需要对二人台这四大件乐器的演奏作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这也必将成为我们一生专研的一个课题。

作为演奏者,我们首先应该对这四大件乐器的性能作最基本的了解。

第一节

四大件乐器

众所周知,戏曲的音乐是决定和区分“本剧种”和“它剧种”最主要的因素,而决定戏曲音乐的本质和特征的主要因素除了固有的旋律音调外,则是用于演奏这一音乐的主要的特性乐器。如京剧的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大件;晋剧的晋板胡、二弦、小三弦、四弦等。它们的组合可以说是妙趣横生,天衣无缝。它们之间的关系既特别又融洽,在演奏家精湛的演绎下,相互衬托,互相弥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默契到了谁也离不开谁、且谁也代替不了谁的境界和地步。我们二人台也有四大件:梅、四胡、扬琴、四块瓦,它们更是如此。

梅在过去是二人台乐器中的领弦乐器,它高亢明亮、大气磅礴的阳刚气概以及非常人性化的旋法特点充分代表了当地人民的豪迈气概。

四胡音色纯情柔美,音韵缠绵不断,偶又加以巧妙的“铮扎”奏法,似北方纯真贤惠的少女性格,给人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美妙之感。

扬琴以它稳定的节奏型音点,藕断丝连般的将梅和四胡两种性格不同的乐器紧密而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刚有柔、刚柔并济、和谐有序的小家族。

四块瓦它是传统二人台乐队中唯一的打击乐器,它清脆的音色,丰富多彩的节奏以及花样翻新的演奏式样,为二人台音乐增添了无限的乐趣和色彩,是本来就激情澎湃的二人台音乐更加欢快热烈、生动活泼、光彩四射。

综观二人台的四大件,在其共同的发展中早已形成了十分默契的演奏形式和体系。而演奏者娴熟的演奏技艺更体现了整体二人台音乐(唱腔伴奏和牌子曲演奏)的发展水平。因此,欲使二人台艺术得以全面发展,必从二人台音乐的发展抓起,想要二人台音乐发展,必从二人台“四大件”抓起。

面对当前二人台的发展形势,当务之急是尽快提高演奏者的技艺,增强演奏者对二人台音乐的驾驭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二人台艺术的良好传承与进一步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人民大众的美好的精神追求。

二人台音乐被公认为是北方“丝竹乐”,是北方汉族音乐的代表,对它的演奏,除了具有高超的演奏技能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音乐理论知识的支撑,否则演奏员将永远停留在一个“匠人”的层面上。这么多年来,二人台音乐得不到与时俱进快速的发展与我们演奏员缺乏更高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关系,很多同志仍然停留在模仿式的学习层面上,饶有创新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要想尽快提升二人台“四大件”的演奏水准,并以达到整体提升二人台音乐的发展水平,演奏者综合素质的培训、提高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是一项远瞻性的工作,需要各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次培训是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院为此迈出的崭新的一步。值得点赞!

1、梅

梅(枚)作为二人台主奏乐器,是一件不可小觑的乐器。它能够从笛子这一大群体中独立出来,自有它一定的道理。人们也常常带着一种疑问:为什么管他叫“梅”而不叫“笛子”?对于“梅”这一名词的来历,当代老艺人们也不太明了了,历代文献资料也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在《乐府诗集梅花落曲解题》中记有“《梅花落》,本笛中曲也。”在唐大曲中也有《大单于》《小单于》、《大梅花》《小梅花》等曲,这都是笛曲。特别是在好多古代诗词中也都有“笛”与“梅”的体现,如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戎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山关。”;唐宋之问“羌笛写龙声,长吟入夜清。关山孤月下,来向陇头鸣。逐吹梅花落,含春柳色惊。行观向子赋,坐忆旧邻情”;唐李益“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愁人不愿听,自到枕边来。风起寒云断,夜深关月开。平湖独惆怅,飞进一庭梅”;宋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吕。”;清宋琬“乐去疏帘才数尺,鸟鹊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

有一首我国古代八大名曲之一《梅花三弄》,最早在西晋时就是一首笛曲,后来移植到古琴、古筝和二胡当中的。可见笛子和“梅花”一向是关系密切。我认为将二人台笛子称作梅是对这一乐器的敬称,一来是古代的笛子曲就叫“梅”(梅花落);另一方面是把笛子的奏出的声音与梅花的清风亮节的精神品质联系了起来,特别是二人台的这支笛子不同一般,沁人心脾,鼓人志气,完全具有梅花的不惧风寒、坚强美丽、不屈不挠的高洁、傲骨之品质。古代咏梅诗词甚多,但都比不了毛泽东主席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宋代王安石也有一首咏梅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很显然,我们二人台的梅应该就像毛主席诗中的梅的品格一样。

这就是说在乐器的性格层面上讲作为梅应该是有阳刚之气、责任担当、全盘意识、引领风范、创新能力。

在技术层面上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基本功:气、唇、指、舌。

技巧:抹、滑、叠、剁。

特点:领、让、疏、密。

以弦乐的思维演奏管乐。

2、四胡

四胡是统称的胡琴的一种,蒙语叫“胡尔”,它是诞生在我们北方少数民族

奚族,最早叫“奚琴”,在此基础上逐渐派生,大致在宋代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戏曲的伴奏乐器。从此,我国民族乐器步入了吹、拉、弹、打齐备的历史时期。四胡按理说应该是在二弦胡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清朝时期特别的盛行,蒙古民间的好来宝说书主要用它,内地汉族的说书也用的较普遍。清代有个蒙古族音乐家叫荣斋,他编写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器乐总谱《弦索十三套大曲》(《弦索备考》)里面所用的主奏乐器“胡琴”就是四胡。以前的四胡的形制很不统一,大部分是低音四胡与潮尔的音色靠近。后来经过铁钢和孙良等老一辈的改革,有了中音四胡。二人台四胡是直接使用了蒙古四胡后又在蒙古中音四胡的基础上由张占海、康瑞、温万等一代二人台四胡演奏家不断调整改革到了今天这样的高音四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占海老师通过对康瑞老师演奏技术的研究,结合二胡、小提琴、高音板胡等弓、指法的吸收运用,创编了《二人台四胡演奏法》,使二人台四胡更进一步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并且还创编了四胡协奏曲《走西口》,使得二人台四胡的演奏技法不断完善和巩固,也开启了二人台四胡走上独奏舞台的成功之路。

前面我们说过,二人台四胡音色纯情柔美,音韵缠绵不断,偶又加以巧妙的“铮扎”奏法,似北方纯真贤惠的少女性格,给人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美妙之感。这种柔美的性格特点同时也造就了一批具有同样品质、性格的优秀的二人台四胡演奏家:康瑞、温万、苏明亮、张占海、王成、边晋原、张茂林章国臣、刘晓东等。

从技术层面来讲,二人台四胡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已基本形成了自身的一套演奏技法,也具备了自身特点的弓、指法。弓法:长弓、短弓、快弓、慢弓、抖弓等;指法:有了三个把位、滑音(上滑音、下滑音、回转滑音、垫指滑音)、打音、颤音、闪音、揉弦、换把、切弦法(二胡上叫做食指定位法)。

我认为四胡的发展空间还是有的,比如在弓法上还可以引进跳弓、顿功、连弓、以及连顿弓等。要集二胡、板胡、四胡为一身,充分发挥四胡在二人台乐队里的弓弦领奏作用。

3、扬琴

扬琴是我国常用的击弦乐器,大约16世纪从波斯传入中国。名字很多最早

叫打琴,瑶琴、铜丝琴、钢丝琴后来又叫“洋琴”(外来乐器),现在叫扬琴。它与钢琴同宗,音色特点明显,音量宏大,刚柔并济;慢似叮咚山泉,快似潺潺流水,清脆之声似钢珠落盘,其表现力极为丰富,可独奏、合奏或为戏曲、说唱伴奏,在我国的民乐里相当于钢琴伴奏的角色。

最早的扬琴形制简单乐曲也简单,后来经过四百年的演变,现在已发展的较为完善,并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扬琴从乐器制作到音乐创作,其发展速度是以往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制作和创作二者形成了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紧密关系。

扬琴在广东发展最早,当时严老烈是广东扬琴最早的作曲家、演奏家,他将古老的小曲改编为扬琴独奏曲《旱天雷》《倒垂帘》《连环扣》等十多首,也成为了我国最早的扬琴独奏曲。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相似、技法也基本相同,突出轻巧、细腻、雅致,常用经过音、辅助音、装饰音等加花手法,并用八度双音和丫轮竹等技法,当时有一位高手任悔初是江南丝竹的开拓者,他最早把丝竹合奏改编为扬琴独奏30年代就灌制了唱片《中花六板》《三六》等乐曲。后来在四川也有一位高手叫李德才,他是扬琴世家,手艺高强,创作了著名的《将军令》扬琴

独奏,创造了粗犷豪放的四川扬琴风格。

扬琴曲的创作一直是随着扬琴形制的不断完善和作曲技术的不断提高现已形成丰富多彩的音乐,扬琴演奏技法也在不断地增加单手轮音、反竹、双竹、拨弦、揉弦、双声部、多声部、复调音乐都频频出现在扬琴音乐的作品里。

我们二人台扬琴同样也是随着扬琴形制的发展在不断的进步,经过几代扬琴人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在我国民乐合奏里也独树一帜,双音、弹轮、单手轮音都相当出彩,特别是在“加花变奏”上更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4、四块瓦

据说“四块瓦”起源于清代。当年,慈禧太后请京城的曲艺名人进宫献艺。一名艺人一边唱着太平歌词,一边用手拍着大腿打节拍,很不雅观。于是,慈禧太后令人找来两块竹片让艺人用它伴奏,效果很好。从此艺人用竹板作为伴奏乐器在民间流行开了。开始,艺人们把它叫做御赐板、御竹板,经过多年的演绎,人们把它破成4块,形成了现在的“四块瓦”。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块瓦”演奏传承人杨振华根据多年的经验,将“四块瓦”演奏归纳为四种节奏,六种技巧。

四种节奏为:

1、山鸡抖翎。两只胳膊左右交摆,好似山鸡抖翎;

2、百灵展翅。两只胳膊左右交叉左右摇晃,好似百灵鸟儿展开翅膀;

3、凤凰三点头。右胳膊扬起向左划一下,向右平划一下。好似鸟儿点头;

4、骏马奔腾。两只胳膊一高一低扬起作骏马状。

六种技巧为:

1、单击。一只手击;2、双击。两只手同时击;

2、单滚。一只手摇板;4、双滚。两只手摇板;

4、花滚。一只手击一只手摇;6、抛滚。一只手摇一只手抛向上。

郝体俊老师也是我们二人台界著名的四块瓦演奏家,他也给我们总结出了好多技法凤凰双展翅、凤凰单展翅,步步登高等等和各种节奏型。并且设计了四块瓦最理想的形制,成为了我们今天爱不释手的一个乐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