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文化刘喜才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4791351.html

作者:刘喜才

乘车从太原出发取道大运高速,向北经雁门关、偏头关,在看够了“古塞雄关”之后,稍向南转走几十公里,便到了素有“水旱码头、历史文化名城、半岛式城市”之称的河曲。这里,位于晋、陕、蒙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地处黄土高原东部边缘,东近芦芽山、管涔山,南接吕梁山北端延伸部,西北以黄河为界,河西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沙漠。全县山峦起伏,连绵不断,整个地形呈东高西低,西部黄河谷地海拨米,往东南渐次升高到多米。

(一)地貌、植被

远古时期,河曲曾经是气候宜人、森林茂密、绿草丛生、生态环境优美的地方。人民在丛林中繁衍、生息、进化。距今多年前,社会进入农业时期。每当农业发展和农业地区的扩大,就意味着森林地区的减少,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其它原因,在各个历史时期,森林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据有关文献记载,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河曲地境仅有少许林地变成农田,大部分地貌仍为茂密的森林和草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秦统一中国后,平原森林已基本消失,兴建宫殿的巨树良材皆取于大山,但因偏远林密,一直未设县治,森林、草地、田园保持原状。唐、宋、辽、金、元时期,唐朝时河边滩地平原森林日趋消失,宋真宗,大兴土木,建造道宫,又砍伐了大片林地,宋《续资治通鉴长编》载:“火山(河曲)、宁化(宁武)之间,山林饶富,财用之薮也,自荷叶坪,芦芽、雪山一带直至瓦窑坞、南北百余里、东西十余里、林木薪炭足以供一路”。金、元时,元好问在《过晋阳故城书》中,描述太原周边“风林哨声、逶迤叠翠”。可见河曲之地林草丰茂,一派丛林美景。明、清时期,明成祖定都北京后,为了抵御外侵,沿长城大肆营建边防工程,戍边屯垦,九边重镇中河曲就是一边之部分,这一带被大肆毁林。到明英宗时,又错误地采纳了“烧荒”政策,其目的是为了“纵火焚烧,使胡马无水草可恃”,竟每年“各出塞三五百里烧荒哨了”。如此连年“烧荒”,使长城外(包括内蒙古的森林草原)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失去了复元的生机。清代人口迅速增加,自康熙以来,无休止地盲目扩大耕地,鼓励拓垦烧荒、焚烧山林。到后来,“山石尽拓为农田,忧不敷耕种”。这样,越耕越穷,越穷越垦,结果山林尽毁,一片荒凉。乾隆、嘉庆后,粮食已不能自给。剧烈摧残森林植被,致使森林趋于殆尽而终至接近消亡,灌草植被也开始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极其严重,昔日的郁郁葱葱到如今大面积荒山秃岭。大肆毁林带来了严重后果,到明清后期已是“十年九旱”的困境,灾情越来越严重,受灾面积越来越广,最终形成了咸丰年间“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的悲惨景象。这块失去绿草青山的黄土高原,从地势角度可分为平川区、半山区、高山区三类。平川区为黄河沿岸的淤积谷地,海拨在——米之间,临接黄河,地下水藏较浅,土地平坦,灌溉方便,土壤有机含量较高,总面积56.68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4.29%。半山区为沙页黄土丘陵,海拨在——米之间,地表侵蚀较强烈,沟壑纵横,基底是石炭系地层,有机含量较平川区偏低。总面积57.3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4.33%。高山区为石灰岩土丘陵、沟壑区,海拨在米以上。该区气候凉爽,土壤有机含量小。总面积.6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1.38%。

(二)气候、灾害

我国东部与太平洋接壤,季风带来大量水汽,降水量总的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如图中所示几条等降雨量线毫米——此线以西为干旱区,植被从草原到荒漠,主要为畜牧区;此线以东、以南为湿润农业区。毫米——此线以南为水稻主要产区;此线以北为旱作区,河曲地处毫米左右的干旱区。进入新世纪,随着全球气候的演变,河曲年平均降水量在半山区为.5毫米。特点是:年际变化大,最多年超过毫米,最低年仅毫米;季节分布不匀,6~8月降水约占全年的63%,冬季仅占2%;最多年降雪日数20天,最少年仅4天,一天降雪一般不超过10毫米,喜雨日少,有效降水不多,平均每年喜雨日为11.3天,其中5~9月有10天,山区比平川降水多,前者平均年降水量~毫米,后者一般不超过毫米。

河曲年降水量图示

河曲在全国气候带与干湿分划图中的位置

河曲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按照年山西省农业气候区划,属“温凉、春干旱、夏轻旱区”,四季分明;按气候学划季标准,四季初终日期约为:春季4月11日~6月19日,夏季6月20日~8月11日,秋季8月12日~10月12日,冬季10月13日至次年4月10日。

河曲在全国冬季平均气温分布图中的位置

冬季,东北部的气温多在零下20℃度以下,然而越过秦岭、淮河、气温就在0℃以上,河水很少结冰。到了海南岛南部,气温就升到20℃以上,冬天和夏天相差无几。河曲位于中纬度黄土高原区,日照时间长,全年日照时数平均约小时,全年辐射总量达.44卡/平方厘米。川底和半山区平均约天,高山区约天,川底和半山区冬季水面的自然结冰日数为天,初期平均在10月6日,终期平均在4月14日(偶尔一年霜冻期为九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中、下旬),最冷的赵家沟平均气温在6.6℃度,年极端低气温在1~2月份,最低值半山区零下25.4℃,平川区零下26.9℃。无霜期天左右。

河曲在全国夏季平均气温分布图中的位置

夏季,南方和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在20℃以上,气温普遍较高。河曲全县年平均气温在6.6~8.8℃之间,以沿黄河一带最暖,年平均气温在8℃以上,等温线走向大致与等高线走向一致,年最高气温在7月份,气候最宜人半山区38.4℃,平川区38.2℃。

自然灾害

河曲县自然灾害以旱灾最为严重。春旱分布在平川和部分半山区地带,6~7年一遇;夏旱主要分布在刘家塔、树儿梁、单寨、土沟、红崖峁一带,4~6年一遇;秋旱主要分布在楼子营、南墕至沙泉一线,一般为6~8年一遇。有民谣曰:“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这是对清末民初,河曲大地干旱少雨,穷苦百姓逃荒谋生的真实写照。据旧志《同治·河曲县》记载:“光绪四年()大旱少雨,百姓无粮,饿死人的村社随处可见,光绪二十六年又遭旱灾,百姓皆食树皮、草根,饿殍遍野。解放后,据气象站记录,从年以来,重灾的、、、、、年,农作物减产皆由干旱造成。冰雹亦为河曲主要灾害之一。全县平均降雹日数为3天,最多年年为8天。年以来仅有3年无雹灾,雹灾多见于6~9月。冰雹主要路径有3条;西北雹线,从准旗沙坪梁经城关、巡镇、鹿固至红崖峁一线;正北雹线,从准旗房塔沟经刘家塔、树儿梁至前川一线,西南雹线;从府谷段家寨经巡镇、旧县、沙坪至葛真龙一线。霜冻以秋霜对农作物危害较大,一般6~7年一遇,春霜冻大约10年一遇。

(三)矿产、人文

矿产旅游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分布较广,初步探明有相当储量的矿种6类18种。金属矿藏铝土矿,全县预测铝土矿资源总量为1.79亿吨。铁矿,储量约为15.6亿吨,含铁率一般在30——40%之间。黄铁矿,储量为万吨,精矿万吨。非金属矿藏煤,全县煤炭总储量约亿吨。粘土矿,耐火粘土矿万吨,陶瓷粘土矿万吨。油页岩,F——C6级储量万吨。石灰岩,储量很大,可作优质电石灰岩原料,亿吨。旅游:河曲是一个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文化大县。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旅游资源都很丰富。

地理旅游资源:

佛教古刹海潮庵

1、海潮庵:河曲旧县城南的涧河(县川河)之滨,簇立着有楼、堂、亭、阁十二座院落的古老寺庙,其间楼阁栉比,檐牙高啄,苍松使这儿显得树木森森,深邃幽静,给古寺抹了一层肃穆神秘的色彩,这就是闻名晋、陕、蒙三省区的海潮庵。此寺庙创建于大明万历年间,明末被农民起义军烧毁,清顺治年间重建。海潮庵随山势而建,北高南低。寺庙坐北向南,整体建筑结构严谨,小巧玲珑。寺外山环水绕,古槐参天,寺内松柏常青,香烟缭绕。现共有殿堂、房屋70余间,塑像20余尊。包括山门一间、正殿、东殿、西殿、藏经殿、牛俱殿和九师塔院。周围风景秀丽,气势宏伟,寺内佛像栩栩如生;石质栏杆工艺精细。牌匾题字金色耀眼;每到楹联意趣盎然;壁画、供桌古色古香;碑碣石刻记载了寺庙的历史沿革,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古建筑。夕照古渡港2、西口古渡:河曲早在清朝初,就开始与陕、蒙贸易往来。作为古渡口,虽然失去了当年的贸易繁华,可古老的风貌依旧存在。建于同时期的古戏台,河神庙,依然保存完好,每逢初一、十五庙里香火缭绕,讼经之声余音绕梁。现在,往日的古渡口摇身一变成为古渡广场,这是集健身、休闲、娱乐、游览为一体的旅游胜地。3、龙口瀑布:河曲县城东北三十余里处。黄河两岸石壁陡峭,怪石倒垂,河流被挟持其中,而至梁家碛后,豁然开朗,展开了一片河谷平原,水流骤然变宽变缓。以此形似龙口,故名之。又河床崎岖,流水落差大,水声有若雷鸣,故旧志将其列为河曲“八景”之一;“龙口雷声”。弥佛洞:位于县城东北46华里处石城村北的黄河绝壁上,进洞者,必经二尺宽的羊肠石径三百余步。中有三尺宽、一丈长的独木桥一座,桥下是百丈深崖,黄河奔流其下,令人俯仰眩然,每每手足并用,方敢举步。至石洞,洞高、宽、深各约三丈,怪石倒垂,犬牙交错,人至其中如入虎口。洞口上有弥勒佛像,像后有穴,不知深浅,近口嗖嗖凉风袭人。佛洞始于北魏,民国初年,有僧人真空四处募化,重修佛洞。4、岱狱殿:始建于金皇统元年,大殿内余平方米的壁画形式特殊,色彩艳丽,是研究宋、元、明、清壁画的难得珍品,也是罕见的“释、儒、道”三教合一的庙宇,十分引人注目。5、窑洞:当你漫步黄土高坡,走向山乡农舍,远远会看见依向阳山崖挖成的土窑洞,泥土门脸,木构门窗,雪白的窗户纸上贴着艳丽的窗花,窗前门顶上爬着一两棵葫芦,窗台门边挂着一串串辣椒,这就是典型的黄土高原的农家风情。或许你会感到住宅多了点“土”气,然而正是这土里土气的窑洞成为古老人类避风棲身的场所,使客居他乡的黄土地上的儿女常引起几多爱恋,几多情思,它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特殊恩赐。黄土高原的窑洞,人类民居的主要优点是:一、合理利用自然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它不需要大量的木材和砖瓦,只要有劳力,在黄土高原黄土层就可掘洞,这对地处穷乡僻壤、经济不很富裕的农民来说是最便利的。二、窑洞冬暖夏凉,具有特殊的保暖性能,居住在窑洞内夏不畏酷暑,冬不怕严寒。黄土高原的土窑洞,是黄土地对人类奉献出的厚爱,从这里依稀可以领略到人类祖先营窟挖穴的居住古风。今天,要追寻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这一居住民俗愈加珍贵。

四合院

6、四合院:旧时四合院东南西北四面俱有房屋,中间为院,故称四合院。其特点是院子小过门多,房屋进深不过13尺,阔不过8尺。南与北,东与西房屋间数俱对称,式样各异。北房多数7间,南房门前出檐为厅,多系3间,两侧为库房、厕所、柴炭间,东、西房各4间,两侧有厨房,此种院多两重门,称大门、二门。门外有石鼓、台阶。大门里二门外有照壁,绘福寿图或刻一“福”字。屋顶俱盖青瓦,高脊岭,两边有瓦兽。门窗全系木质,雕刻精细,鱼肚、平栏横于上,小眼窗牖于侧,大门小牖。7、古长城:河曲县内的长城大部分在黄河谷地,施工条件差,还需要多种辅助工程。有些段落至今好似黄龙逶迤于黄河岸边。

娘娘滩上绿树参天

8、娘娘滩:位于县城东北7.5公里的黄河中流。岛上绿树参天。硕果满枝,居住着三十多户黄河人家。相传汉文帝和其母薄太后被吕后谪贬于此,故作“娘娘滩“。与此遥相呼应的,还有上游不远处的另一小岛太子滩。曾建庙其上,以祀黄河。明正统年间被毁。娘娘滩上出土的汉瓦当,上书“万岁富贵”。9、状元塔:传说是为了平衡地运的。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塔,原本为佛教圣物,从明代以后,塔的功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埋葬佛骨(舍利),变成了点缀风景、平衡地运、昌盛文物的建筑物。状元塔高31米,形似状元郎的如椽巨笔。高耸入云。日出黄河状元塔长长的倒影,穿越黄河,可以直达黄河对面的内蒙古的大口村。现名为文笔塔。

文化旅游资源:

1、剪纸艺术:河曲剪纸兴盛源自老百姓对美的追求,源于生活的需要,在生产劳动中产生。河曲剪纸在民间流传很广泛,往往伴随着生辰、婚嫁、丧葬、庆节和日常生活。生活习俗是促进河曲剪纸发展的社会因素,同时又形成了丰富的剪纸样式。表现手法注重集中、概括、夸张、装饰,着力于写意传神。代表作品有:《五谷丰登》、《连年有鱼》、《武松打虎》、《杨门女将》。2、民歌、二人台:这里的人民能歌善舞,人俊音甜,到处可以听到动人的歌声,素有“民歌之海”的美称。“二人台”这一地方小戏就植根在这块土地上,一曲《走西口》更以它真实的社会内容、细腻的生活细节、精彩传神的表演、韵味浓郁的唱腔而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二人台”是起源于河曲,流传于晋北、内蒙西部、陕西北部、河北张家口等地的地方小戏。它在表演程式上属于“两小”戏。角色仅有小丑小旦或小生、小旦两人,表演生动活泼,唱腔洒脱奔放,委婉流畅,深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二人台最初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朝末期,逢年过节,一些闹红火的人聚在一起,在屋内、院落、村头、广场进行地摊演唱,都是河曲民歌的小曲小调,这种娱乐活动俗称“打坐腔”。到了清咸丰初年,这种“打坐腔”吸收了姊妹艺术中的秧歌、高跷、旱船、道情等艺术营养,发展为具有一些舞蹈动作,由旦丑两角色一进一退走场表演。逢年过节观看的人围拢在火龙(旺火)四周,演员和乐队在场内表演,当地人叫“转火龙”。到了清同治年间(公元至年),由于河曲广大劳苦百姓因生活所迫“走西口”,把这种艺术形式带到口外,吸收融化内蒙民歌的音乐语言及戏剧化妆等特长,使之有了新的发展,成为具有戏曲雏形的地方小戏。1、酸饭:相传河曲的酸粥的由来纯属一种偶然,李自成起义大军进京路过此地,当地老百姓皆大欢喜,家家户户泡米为将、军士卒准备饭菜,谁知由于情况有变,大军临时改变路线,绕道而过,可老百姓泡的米太多,一时半活儿吃不完,放的时间长了就发了酸,老百姓也舍不得扔掉,就用发了酸的米煮成粥吃,谁知意外地发现这种发酸了的米煮的粥并没有影响其食用价值,后来人们便故意将米泡酸做粥食用,慢慢地发现这种酸粥能开胃健脾,护肤美容,妙不可言。这就是这一带的妇女即使不用化装品,皮肤也白嫩细腻的秘密所在。2、莜面窝窝:莜面,是由莜麦加工磨制而成的,是忻州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莜面的营养价值很高,含的钙、磷、铁、核黄素都相当多。莜面窝窝的做法是,将莜面加一倍开水或冷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个,食指卷一个,做成如‘猫耳朵’似的筒状形,长寸许、薄如叶、色淡黄。做好后,挨个并排站立在笼内酷似蜂窝。熟时即香味扑鼻,吃时再配以羊肉或蘑菇汤调和,使人闻之垂涎,胃口顿开,食之香醇异常,回味无穷。3、面鱼鱼、麻花、油烙饼、莜面角角、荞面饸烙、糜米窝窝、油蛤蟆、莜面窟累、大烩菜、蒸饼、粉汤、拌汤等也是河曲的民间特殊饮食,这些食物不但味美价廉,而且大多有特殊功效。4、开河鱼:开河鱼是晋西北九曲十八弯河曲县著名特色菜。开河鱼不仅色泽明亮,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更有大补元气、通络发散之功效,其鲤鱼更佳,为历代上贡佳品。据古《河曲县志》记载,明代以来,当地官吏每年春天都要将金丝鲤鱼上贡给皇帝。5、碗托:荞麦去皮成为糁子,将糁子于前一日用水泡软,上拳揣成糊状,筛滤后舀入碗内上笼蒸,蒸中途用筷子搅拌一次,出笼后即成碗托。置阴凉处冷却后,用醋、姜、芝麻、辣椒面、蒜泥、香油等配成汤浇入即可食。6、盐干烙:产于巡镇,用白面、食盐加少许黄油烤制而成,人称“闪塌嘴”。用面不过二两,然烤制中空气膨胀,体积倍增,壳大内空,食之酥脆。

工矿园区:

随着现代文明的日新月异,工业园区成为旅游资源的亮丽景观,大电厂、大煤矿、龙口水利枢纽等正在建设成为新型的旅游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3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