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玉山/文
当黄河穿越鄂尔多斯高原,流经陕西省府谷县时,两座黄河大桥和一座铁路桥将河对岸的山西省保德县紧紧联系起来。两县有着相同的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和风土人情,政府之间和民间往来十分密切,而两县的县政府仅仅相距米,两座县城几乎融为一体,秦晋之好也就从这里开始。
府谷县是黄河入秦第一县,黄河至此水流平缓,惠泽百姓,有古就有“秦源德水”的美誉。在这里,当我们搭一下黄河的脉,但觉得九曲十八湾里滋润出来的生命,浓郁鲜艳又大喜大乐。窑洞里住着的婆姨,田地里劳作的汉子,于黄河的奔腾之间美滋滋的过着小日子。那情意绵绵的二人台、高亢的信天游、溢满黄土气息的大红剪纸和唢呐声,处处彰显了苍天厚土下那种随心所欲的豁达,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声地谈情说爱,黄河两岸的府保二县,确实不是个拘束的地方。
府谷县是陕西的北大门,总面积平方公里,辖7镇13乡,总人口21.5万,年财政收入8.4亿元,是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和陕西省规划建设的火电载能工业园区,其经济一直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保德县也不甘示弱,它背靠吕梁山,是山西通往大西北的门户,辖13个乡镇,平方公里,年财政收入3.7亿元,是山西省经济强县。
两个经济强县有着几乎相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地下资源富集,两县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有煤炭、高岭土、铝钒土、石灰岩、耐火粘土、膨润土等20多种,均属储量大、品位高的大型矿床。其中煤炭探明储量达亿吨,是优质的动力煤和化工用煤。还有与矿产资源分布大体一致的丰富的黄河漫滩地下水、奥陶纪容岩水,就水近煤,资源配置好,开发条件十分优越。
同时,两县海红果、红枣、杂豆、羊子等农林特产资源也十分丰富,特别是含钙量为水果之最的海红果,产量占到全国的85%,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依托相同的资源优势,两县都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和交通运输为支柱的产业体系。
府谷设县历史较保德早,西汉时建置富昌县,唐天祐七年改为府谷县,因县城地处山谷而得名。保德在宋景德四年建置保德州,其意为“民保于城,城保于德”。两县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如青铜文化、龙山文化、三趾马文化等多处遗址。
一条奔腾而来的黄河成为陕西省和山西省的天然界限,两县隔河相望,两岸的老百姓甚至能提高嗓门隔着黄河聊上两句。毕竟一脉相承,都是同胞兄弟,两岸人相互亲近也是必然的。最初,百姓们是通过黄河沿岸多处渡口摆渡彼此往来。随着两岸相互通婚和通商,两县人在经济、文化、情感和风俗礼仪上的交流越显融洽。
但是摆渡往来费时且不安全,到了年,人们多年的心愿——连接两县县城的黄河大桥建成了。从此,两县政府和群众往来与合作更加密切,保德县也成为府谷进入华北的重要通道。年,府谷保德上万民工几乎是手推肩扛,经过近三年的精诚合作,艰苦施工,最终建成了黄河中游第一座水电站——天桥水电站,由此,两县县城的联手抗洪能力大大提高,百姓得以远离洪灾、安居乐业。
保德县背阴向阳,自古多出美女,而府谷县与内蒙古大草原相接,男儿威武壮实,所以两县百姓几乎代代联姻,十家九亲。虽然从姑爷家溜达到老丈人家里也就十几分钟,却也是跨省的联姻。走在街上,时不时你会听见操山西话的儿媳和说地道陕西话的姑婆,亲热地拉家常。府谷县虽属陕西,但百姓唱的是晋剧,喝的是老陈醋,生活习惯与保德几乎相同。保德县黄河沿岸盛产瓜果蔬菜,其中一半以上销往府谷。府谷经济起步早,民营企业多,所以许多保德人到府谷经商或打工,特别是餐饮、医药等服务行业几乎三分之一的员工来自保德。
近年来,特别是年府保黄河二桥的建成通车,两县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密切,许多企业家纷纷合资,做大做强煤炭、化工、交通运输等优势产业,两县的民营经济已形成互补,变成了共同发展的整体,而秦晋之好,也将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