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漩文学
写商都人商都事,研究商都的方言土语,为商都的前进贡献力量!水漩文学欢您,您的入驻,草根致以十二分的感谢!
写下这个题目,我忍不住笑了,想起了小时候的一则糗事。小时候,村里的小学是复式班,几个年级在一个教室上课。大概是小学一年级吧,有一次下课的时候,五年级的一个女生唱了一句“阳婆婆一上丈二高——”人家后音还未落,我接了一句“你和哥哥打樱桃——”全教室的人哄堂大笑。我还不明所以,沉浸在二人台《打樱桃》的唱词中,就被我五姐揪住了耳朵。五姐念五年级,和那女生关系很好。我抬头一看,见那女生正一脸通红地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只是一个劲儿求助似的瞪我五姐。一年级的我只是觉得唱得好听就接了一句,也不明白这原来是打情骂俏的词,结果耳朵被拎了很长时间,课间时间都被我五姐训了。
书归正传。昨日文友熬伦以《太阳》为题,赋诗一首,讴歌了太阳,我在群中戏言道:“太阳为啥叫阳婆呢?因为太阳有光有热有温暖,我们期待的老婆,不正是这样?所以,太阳就成了阳婆。”那一抹芬芳说,“像母亲和老婆一样温暖,所以叫阳婆。”菡妮有异议,“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公为阳,婆为阴,是谓阳婆,月亮公公,乃阴阳平衡之意。”我接言,“婆,据说在古时候是贬义词,骂人的。老婆,是句骂人话。”这是大脑直输出的信息,正不正确我不知道,所以,我又言“有时间要弄清楚。”偷闲坐下来后哑然失笑,正经的“老公”这个称呼才是句骂人话,敢情大脑给张冠李戴了。当然,咱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还是要下点功夫弄清楚。
阳字无须说,来说说婆字。这个造字出于何时,就难寻其源了。但在《尔雅》中,对婆娑一词进行了注解,意为舞也。及至今日,此词意仍然使用,疏柳婆娑,微风抚面,这谁都懂。那么,婆怎么就和女人关联起来了呢?其实,我们望字就很清楚。婆者,女波,娑者,女沙。这里绝不是有些人解释的女人就爱推波助澜搬弄是非的意思,而指女子起舞的状貌,如海波如沙浪。所以《尔雅》定其义为舞也。
在春秋之前,舞是庄重严肃的,是为一些宫廷仪式所专用,是“六艺”中“乐”的范畴,舞者有男有女,地位都很高。《尔雅》是辞书之祖,成书在战国至两汉年间,详细已不可考。战国的时候,舞者开始登上了风月台,当然这些私舞者开始为女子所专。初始都是东道的小妾侍酒起舞助兴,后来出现了歌伎这些职业的舞者。从事这个职业的女子是社会的底层人物,她们买艺不卖身,保留着最后的尊严。到秦汉年间,歌伎开始有组织起来,秦叫女乐,汉叫倡乐。不论叫什么,都改变不了一点,她们吃的是青春饭,正当青春时还能“婆娑”,年老色蓑后,只能找个人嫁了,但她们“婆娑”的标签嫁不掉。
歌伎壮大于汉,舞女们多了,“婆”便更多地进入了生活,成了她们这一类的人嫁人后的代名词。当然,也只是一个指代,并无贬义。就如《尔雅》一般,只是用“婆娑”来定义起舞的状貌,并没有归入阶级的类别。舞女们离开了舞台,有些能嫁个良人,有的无人可嫁,只能混迹红尘,干一些牵线搭桥的事,称为媒婆,干一些助产接生的事,称为接生婆等等。
婆字开始称呼女长者如阿婆,是在《乐府诗集折杨柳枝歌》中。该诗有“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句。《乐府诗集》成书于北宋,但收集的诗歌却是来自汉、魏晋南北朝时。因此,阿婆这一见于文字记载的称呼至少是在隋唐之前了。到了唐朝,阿婆一词已经在诗人笔下很常见了,而且唐朝的阿婆总是以慈爱的形象出现,已经和现代广东等方言中的阿婆同义。可见,婆这个时候大约完成了转身,由色蓑红尘女的指代,开始成了对女长者的敬称。至于老婆一词的由来,网上的一些说法姑且一笑,考证也无实际意义,不说也罢。
言而总之,婆后来转义成敬称,且指女长者,由其慈爱等义,成了温暖的象征,与太阳予人温暖异曲同工,合称进入语言也就不足为奇。菡妮说得有道理,阳婆之称确有阴阳平衡之意,太阳之称,阳犹不足,还要加个太字,给人难于亲近的灼灼之感,而阳婆则谁不愿意拥抱呢?由此也可见,市井草根使用的方言,就是人本能的内在的需要的浓缩。
注:糗(qiu)是山东方言,也是春秋战国时传下的古语。但进入网络时代,糗字由方言走向全国,其由饭煮糊了的古意引申为事情办砸了或出丑了的意思。可见,方言也是有机会登堂入室的。
作者简介
赵林,网名草根无芽,商都八股地人,年生人,军队退役干部,喜欢写点什么,在军内外报刊杂志曾发了点东西,数量不曾统计,09年出版杂文集《笔之断想》一部,不过是自费。现居商都。我的口号是:我写我快乐,且写且疯狂。大家别笑!
原标题:《戏言“阳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