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都吃过稍麦,可是背后的传说你知道

                            

稍麦在呼和浩特的美食界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相当于北京的烤鸭,天津的狗不理。要说起来,哪个呼市人不是从小吃着稍麦长大的?可是稍麦的起源是什么时候?又是因何而得名?在呼和浩特又有哪些关于稍麦的传说?这些谜题,本期《玉泉故事汇》我们将为大家一一解开。

(视频时长03分43秒▼)

稍麦的起源

有一种说法是稍麦源于胡食,是从张骞出使西域时传过来的,最早叫做胡饼,慢慢的人们又在里面裹上馅,演变成饺子、馅饼、稍麦等等。

关于呼和浩特稍麦的起源,全世界最早的史料记载是在八百年前的元代,当时的高丽国(也就是今天的朝鲜),有一本书叫《朴通事》,里面记载了当年的元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城,到处遍布着稍麦馆子。

那时候的稍麦和今天的不太一样,据记载当时的稍麦是敞口的,形状如石榴,而且要用蒸汽来蒸。馅料有羊肉的、猪肉的,还有各式素馅。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教授莫久愚,也对稍麦的起源做了研究,他提出一个版本“稍麦”一词来源于蒙古语,因为在蒙古语中有一个词是用皮囊把东西包裹起来,读音接近今天的“稍麦”。

稍麦叫法的来历

以前的稍麦馆都是叫某某茶馆,很多稍麦馆的名字里面往往会有一个三点水的“源”字。在上了年纪的老呼市人的记忆里,他们儿时见到的稍麦,其实写得是“稍美”二字。因为有句老话是“边稍美丽”,稍美因此而得名。

稍麦的名字因何而来,今天已经无据可考,但是民间有很多种版本,在大同、北京、广州、包头、呼市,其实都有稍麦,只是各地稍麦略有不同。在太原,稍美的叫法是因为它被形容成树梢上的梅花那样美丽。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古代人头上戴的纱帽。

稍麦的三种味道

其实,以前呼和浩特的稍麦有三种味道,第一种是北门外同和轩清真稍麦的味道。第二种是大西街稍麦馆土腥气的稍麦,并不是说不好吃,而是稍麦的味道别具特色。第三种则是大召前玉泉井南边路西庆春源稍麦的味道。这三种便是呼和浩特稍麦制作技法早期的三大流派。

稍麦的制作是要三醒三压的,把稍麦夹起来像一条线,放下去像一个饼,只可惜在今天这样技法已经不太常见了。

老呼市人吃稍麦的规矩

以前老呼市人在吃稍麦的时候可是有不少规矩的,早年庆春源茶馆的一楼是相对草根的阶层去吃稍麦,二楼则是上讲究的阶层。如果占了老茶客的位置,可是要打麻烦的。有的人吃稍麦只要一碟子,不为吃,只为聊天,从早上一直坐到中午,这种人被叫做“坐底害”。

玉泉区稍麦文化美食节

每年玉泉区政府都要大力打造稍麦文化产业,今年是第四届玉泉区稍麦美食文化节,从8月23日开始,为期5天,地址在玉泉区大盛魁文创园。在文化节上除了稍麦,还可以看到很多呼市的传统老菜。届时欢迎大家来品尝稍麦,品味玉泉区文化。

本届烧卖文化节上增加了稍麦企业上游供货商和食材的展示,目的是为了让广大消费者更好的了解食材,包括品质和价格。美食是不分地域的,本届文化节的另一个亮点就是加入了回族的传统点心干货、茶汤、月饼等等,让大家尽可能多的品尝到呼和浩特本土美食。

玉泉区第四届烧卖节开幕式文艺演出流程

时间:8月23日17:00

地点:玉泉区大盛魁文创园南区北广场

1、开场舞《盛世玉泉》表演者:赵丹等

2、女声独唱《我相信》表演者:赵淑贞

3、相声表演《夸烧卖》表演者:江湖组合(长江迷糊)

4、舞蹈《祝福》表演者:朝雨桐等

5、特约嘉宾,文化名人张景植和王志强为大家讲述玉泉和烧卖的故事

6、男声独唱《请带上我的祝愿》表演者:奥日

7、民乐组合演奏《敖包相会》表演者:吴雪林王明珠宋志红等

8、二人台表演《双山梁》表演者:康硕石雨

9、歌伴舞《守望相助》表演者:吴少华田凯乐等

10、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及美食绝技展示表演者:烧卖协会

10、特约嘉宾雷蒙老师现场互动

玉泉故事汇,每周一期

《玉泉故事汇》第二季节目正式在玉泉区新闻网、新华网玉泉区频道,“活力玉泉”、“巨呼市”等新媒体矩阵平台以每周一期的频率推送,欢迎大家捧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