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传统乐曲的传承,应该学习日本尺八的传承方式。尺八是中国唐朝宫廷雅乐演奏所使用的乐器,发展至南宋传扬到日本。南宋后渐渐在中国失传。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和发展,日本人却让尺八在世界各地传习。日本尺八的传承有着非常严谨和有序的制度,他们的水准测评叫“进阶”(类似于中国的音乐考级制度),但却和中国的考级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核。
例如:都山流(日本尺八最大的流派,据统计数据显示百分之八十的尺八研习者都是在学习都山流)的进阶会在进阶前一个月前公布二十酋左右的都山流进阶规定曲目,考评时会在这几十首传统曲目中随机抽取其中的一首来演奏。首先是曲目的量就己经达到了一定的数量,而且对于质量有着更严格的要求。
台湾著名尺八演奏家、教育家王锦先生说他当时学习尺八名曲《三谷》,足足学习了五十个课时都还没有通过,因为老师对尺八技术的要求和音乐风格的掌握都具有匠人的精神,包括每一个气口、技术等等都要达到极致。
传统乐种的研习
笛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的“根”是中国传统音乐。笛子乐曲的创作素材主要以二人台、河北吹歌、江南丝竹、昆曲、婺剧等各种地方音乐和戏曲为主。那么作为笛子艺术的传承者就必须要对传统乐种进行深入的研究。
首先,课程的改革是重中之重,除了要学习专业课、乐队课、民族室内乐等等专业课程外,可以开设民间吹打、江南丝竹、昆曲、二人台等民间乐种课程,将中国这方面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请进课堂,教授学生们民间“绝活”的同时,也可以让“学院派”的这些传承者深入民间采风学习。
注重原创传承
一首经典的乐曲一定要注重原创的传承。曾经听到有一个高校笛子专业老师将北派经典名曲《喜相逢》的乐谱经过自己精心的修改,认为比冯子存先生更加高明。
学生问他“老师,您觉得我听那个演奏版本更好?”他却回答“听什么?听我吹的就是最好的版本!”这个事情真真实实的存在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但中央音乐学院戴亚教授告诫我们一定要尊重原创和首演,因为一个乐曲版本的首次出演是演奏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才成就了这个作品的经典。
在他演奏经典名曲《深秋叙》之前做了大量的工作,听过王次恒先生的演奏录音、录像后一个个音符标记演奏法,再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进行精心雕琢,最后和首演王次恒先生沟通告知哪作了稍稍的调整,为什么要这样演奏等等。
匠心传承,创新发展
传统的六孔笛,由于音阶不够完善,己经束缚了作品的表现。如何能灵活自如地演奏各类作品,乐器改良这一新课题己经摆在面前。
我们必须看到笛子的许多弱点,较为突出的是音阶不完整、音准问题等。只有将其优点保存下来,对不科学的东西加以改进,民乐才能在世界音乐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虽然笛子这件乐器拥有久远的历史,沉积了厚重的中华文化的精髓,但在新时期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笛子专业的前进步伐显得缓慢、己很难适应新时代音乐发展的需要,改革迫在眉睫。要使古老的乐器焕发出新的生机,发展和创新是摆在我们这代人面前的艰巨任务。
传统的六孔笛由于自身结构的问题,在发展中受到了制约,尤其体现在笛曲的创作中,乐器本身的局限性已导致近年来新作品很少问世。而这时,八孔笛孕育而生。八孔笛的主要特点是:不仅能解决竹笛转调的问题,而且它继承了传统,该笛指法与传统六孔笛的指序相同,尤其在与乐队合奏中明显地展现了它特有的优势。
笛子的改良首先要从完善其音阶入手,这是最重要、最本质的。完善的标志在于:十二音齐备,以平均律作为契合点,又能适应传统律制,能土能洋;尽可能地保持原有的指法、技法以及风格与特色;学习方便,容易为广大演奏者所接受。随着民族器乐走向世界的发展趋势,传统的六孔笛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已很难适应发展的需要。而采用八孔笛与民族和西洋管弦乐队合作,实践证明,八孔笛是能将继承与发展完美相结合,最简化和易于普及的绝佳形制。
“在西方强大的专业音乐教育下,独奏家的个体成为了音乐厅的“大宇宙”。传统乐种所依托的外部世界,在一个不断刷新与移位的技术高超的独奏表演艺术家的现实中,有点回不到自己的“故乡”当传承己经具有体系化、甚至格式化的器乐表演形式时、我们应该如何反思中国本土话语的历史观和美学观?”笛子艺术传统基因的传承,从民间音乐中把中国民族器乐的“魂”找回来并且传承下去,在传承中赋予它新时代的创新性发展,可能这是中国笛子艺术传统基因传承与发展的可行性道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