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下午,“欣欣向荣心灵之舟——山西忻州文化遗产精品展示月”系列活动在恭王府开幕。现场,“欣欣向荣心灵之舟”——山西忻州文化遗产精品展和“静生长乐生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静乐剪纸精品展两大主题展同时开展,拉开了展览月系列活动的序幕。
“欣欣向荣心灵之舟”——山西忻州文化遗产精品展以忻州“三关又三川,两山一圣地”的地理脉络为主线,以“欣欣向荣·心灵之舟”为主题,将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为代表的“三关文化”,汾河、滹沱河、桑干河为代表的“三川文化”,太行山和吕梁山为代表的“两山文化”和五台山为代表的“圣地文化”呈现给大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静乐的剪纸,历史文化名城代县的面塑和杨氏古建筑营造技术,中国诗歌之乡原平的炕围画,中国法兰之乡定襄的木雕,还有繁峙的刺绣、金石雕、银器,五台的澄泥砚和彩塑等大量非遗项目展出,这些项目凝结了忻州民间的勤劳智慧,体现了浓郁的地方风情。
山西静乐县是文化部定点帮扶县,山西省十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但当地的剪纸艺术历史悠久、造诣深厚,被文化部命名“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此次该县带来的“静生长乐生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静乐剪纸精品展是静乐县反映文化部“扶智扶技扶志”成果的一次专题汇报展示。展品分为三部分:一是历史上民间艺术家流传下来的少量经典剪纸,反映静乐当地的历史人文。二是具有浓郁静乐特色的经典窗花、墙花剪纸代表作品,如《姥姥背外甥》《赶车》《拉碌轴》等。这些作品迄今已有多幅被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收藏,部分作品曾在美、英、法、日、韩等国展出。三是新一代静乐剪纸传承人的作品,反映当地民俗生活。
在当晚举行的开幕式展演现场,忻州丰富多彩的民间非遗节目悉数闪亮登场:以《挂红灯》《五哥放羊》《走西口》为代表的二人台类节目、以《四郎探母》《小宴》为代表的北路梆子传统戏、河曲民歌《圪梁梁》、八音吹奏晋剧《打金枝》选段、五台山佛乐《净瓶》《千声佛》等,给现场的观众带来视听上的双重享受,人们纷纷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山西传统艺术的魅力。此外,整个活动月期间将有28场非遗节目在府邸、展厅等游客集中的区域与人们见面,包括整个忻州14个县市的代表性传统剧目,艺人技巧超群,内容异彩纷呈,可谓视听盛宴。
北路梆子传统戏《四郎探母》
二人台对唱《挂红灯》
非遗传承人杜杏栓(右五)唢呐吹奏晋剧《打金枝选段》
据悉,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振兴传统工艺”的要求,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驻忻州静乐传统工艺工作站建站工作也于当日正式启动。工作站将在尊重当地文化传统和民间手工艺人的前提下,帮助当地恢复和弘扬消失和退化的优秀工艺和元素,改善传统工艺的设计、制作水平,培训人才,提高市场竞争力,带动就业增收,并形成可推广的经验。
除了筹备传统工艺工作站,在活动期间,围绕山西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静乐剪纸传承与发展、繁峙岩山寺壁画三场主题研讨会聚焦非遗和传统工艺振兴,为忻州文化发展建言献策。(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新华网)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