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视窗网讯:(记者李小白)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在十九大胜利召开后的第二个农历新春、祖国建国七十周年之际,河曲的“年味”有了六个新变化。
一是不放鞭炮,不垒火笼,过了个环保年。
在过去的十年,河曲经历了垒火笼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红红火火旺新年”,各大企事业单位纷纷竞争谁家的火笼垒的高、烧的红、着的旺;第二个阶段是“偷偷摸摸过新年”,政府牵头倡导“禁燃令”,不允许垒火笼了,出现了“公家单位不敢垒,私人悄悄的垒;近县单位不敢垒,偏远乡镇悄悄垒;大的高的不敢垒,小的旺的还在垒”的“怪现象”,人们一脉相承的传统情节与新时代环保政策相互角力,“偷偷摸摸也要旺一把”!第三个阶段是“亮亮堂堂过新年”,人们的文化观念彻底转变了过来,小火笼卖不出去了,连各大煤炭企业也纷纷带头点起了“火笼灯”,小区里、街巷里、村镇里再也不见有火笼出现;如果谁家点了火笼,反而会成为异类,遭到邻居们的笑话。一个个“火笼灯”成为今年的快消品。
二是不出事故,不听杂声,过了个安全年。
过去过大年,家长们要反复给孩子强调注意安全,但仍避免不了。三叔家的孩子出去点炮炸了手了,大姑家的闺女出去被车刮蹭了,二舅家的孩子去黄河冰面上玩耍不小心掉到河里了……辛亏被见义勇为的叔叔救了上来。一大家子过年,欢声笑语中免不了各种哭闹声。零零碎碎把家长们烦的头都大了。今年过年人们的安全意识,特别是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这得益于忻州市长期开展的“七进”安全教育活动。小孩子们有了自保互保意识,不会去做危险动作,不会独自去危险地方玩耍,过年期间听不到任何杂声,家长们可算是省心了。
三是村里进城,接来父母,过了个和祥年。
往常过年是城里进村,子女归根找父母;今年过年流行村里进城,子女接父母到城市过年,有了新花样。就我认识的朋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结过婚的同学们寒冬腊月纷纷回来河曲,还不到过年就将父母又匆匆接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这些大城市,说要在那里过年。住在河曲城关的同学们纷纷去村里提前把父母接上来,带他们拜护城楼、逛九凉滩、转九曲黄河阵、看临隩公园的灯盏……要在城里过年!父母辛苦操劳了大半辈子,培养出了清华北大,但自己只在送孩子开学报到的时候去过一次北京;子女在大城市工作的压力太大,有生之年都不敢奢望再去一次北京,没想到今年突然实现了这个不敢奢望的愿望,看了天坛地坛,坐了轻轨地铁,天安门上望断天,雍和宫里许过愿了。大家过了个和祥年。
四是电影纷呈,晚会不断,过了个文化年。
以前过年啊,除了吃,还是吃,一个大家庭人人动手做饭,所有亲戚全部上阵,从早上忙到中午,共同做一大桌子菜,然后中午开吃,每人喝上一点,真可谓过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猪”年……因为猪就是这样想的。今年可不一样了,腊月里各大企业的迎新春晚会纷呈不断,工友们纷纷拉着自己的亲朋好友去看晚会,好不尽兴。河曲举办了“河曲好人”专场文艺汇演,规模空前,成为大半个河曲茶余饭后的谈资。听说正月里还有好几场二人台等着我们呢。再就是电影过年,周星驰、吴京、宁浩、韩寒等老中青几代导演的高质量贺岁片集中在大年初一上映,唯梦想与努力不能辜负,唯英雄与坚持让人称颂。以前看电影是年轻人的专利,但今年越来越多的中年人、老人加入了观众大军。周星驰的《新喜剧之王》让多少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们黯然泪下,可谓真正过了一个文化年。
五是狂刷手机,网络助兴,过了个红包年。
科技总是击中人们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