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华,是民族智慧的象征,也是民族精神的结晶,它传承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7月13日上午,由赛罕区文体旅游广电局和赛罕区教育局主办的年“戏曲进校园非遗有传承”宣传展示活动在赛罕区敕勒川绿地小学腾飞路校区举行。
活动现场,赛罕区文化馆的演员们为孩子们带来了传统戏剧表演,晋剧《唐王》《包公》《薛丁山》,二人台《拜大年》等不同派别的传统戏曲轮番上阵,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让他们对戏曲及戏中的故事有了更深的了解。川剧变脸一登场,魔术般的变化,引得孩子们阵阵欢呼,演员们走到孩子们中间,一边表演一边向他们介绍着传统戏曲所展现的精神和风骨。
古筝演奏、三字经诵读、书法绘画……敕勒川绿地小学腾飞路校区的孩子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除了精彩的表演外,在舞台两侧还有赛罕木雕、赛罕剪纸、赛罕窗花和马家精点心等非遗项目展区,非遗传承人向孩子们介绍非遗项目,并现场演示非遗展品的制作。
“为了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赛罕区文化馆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先后在大学路小学、黄合少中心校、腾飞路小学等学校开展了戏曲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十余场,希望通过活动能让孩子们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赛罕区文化馆馆长孙慧平向记者介绍道。下一步,赛罕区将继续开展戏曲非遗宣传、文化惠民演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宣传表演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奏响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最强音,为赛罕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赛罕融媒:万永杰
原标题:《戏曲非遗进校园传统文化展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