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北二人转到德云社相声,雅和俗

北京中科白癜风是几级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科技的进步令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原本的看戏听书现在变成了追剧打游戏,这其中的变化不能说是孰对孰错,毕竟时代已经是不同了。在快速生活的时代当中,想要静下心来进园子里去听几段相声已经算是很奢侈了,即使有时间坐在下面,那也难免会拿出手机拍照或者是聊天,这台上台下唯一不变的可能就是那些角儿了吧。说到相声中的这个角儿,那就不得不提一下最近炒得非常火热的张云雷事件了。因其在之前的演出当中有涉及到国难的语句,张云雷这个在德云社红透半边天的角儿也被拉出来“批斗”了。“大姐嫁唐山,二姐嫁汶川,三姐嫁玉树,三位姐姐多有造化,都是幸存者。”这句话在前几日被翻出来,再加上张云雷现在的流量,这两者相遇那注定是要吸引人们眼球的。这个包袱虽然在当时响了,但是其造成的影响是非常有后劲的,三家官媒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是确实含沙射影的指出了张云雷的问题所在。其实这个包袱是德云社传承下来的,其班主郭德纲也是用过的,只不过郭老师并没有用国难来当梗。关于这个张云雷说的这个包袱到底如果评价,由本人看来是这个样子的。相声演员在舞台上是必须甩包袱说段子的,上台就是为了让大家高兴开心,全本都是一本正经的在那念书,那根本不会有人去听,更不是正宗的相声,所以包袱段子是非常必要的,它们是相声的核心。但是这个包袱和段子在选材的时候还是需要多加注意的,既不能偏激也不能违背道德的界限,还要做到雅俗共赏,这样的段子才算是好的段子。“雅俗共赏”的意思就是指既要让那些文化素质高,有艺术品鉴基础的人欣赏,又要让那些普通人看了觉得有意思,让不同文化阶层的人都认可,这就叫做雅俗共赏。至于如何做到雅俗共赏呢?这就不仅仅是相声的问题了,传统艺术发展至今追求的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如何做到雅俗共赏。抛开德云社的相声不谈,首先先来说一下东北的二人转,它植根于中国东北民间文化,现在已经有着三百多年的文化历史了。因为出自农村,第一批观看的观众也大都是以农民为主,自己本身就没有太高的文化修养素质,再加上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所以二人转的台词和动作都有着浓厚的乡俗特色,他们就是俗色酸。当然了,二人转中的内容自然不会以这三点为主,但这三点就像是相声当中的包袱,他们是二人转的亮点,他们能最直接的让台下的观众喝彩鼓掌。随着二人转走向了更大的舞台,那些俗色酸的成分以就一直在减少,用自己苦练的绝技来代替那些荤段子,这其实就是走向雅俗共赏的第一步。但是事情的发展绝对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简单,在厉害的绝活也终究会有被别人看腻的时候,二人转能传承三百多年,那依靠的是绝技和内容相结合,这两者的成分可以适当的调整,但绝对不能让一方消失。就像本山大叔之前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二人转从某种程度来说,就像是猪大肠,你洗的太干净了,那就失去了地道的感觉。”因为无法割舍其本质的乡俗特色,所以二人转终究是未能完全的完成雅俗共赏,“雅”的人看了会觉得里面有些内容是低俗的,而“俗”的人有觉得没有之前有意思了,这可能就是雅俗共赏之间的矛盾吧。同理,在东北二人转因雅俗问题渐渐退出大舞台之后,相声的问题也同样的出现了。与二人转相比,相声本身的出身较高,没有浓厚的乡俗特色也没有“俗色酸”这三个因素,但是相声中的有些包袱也是难逃“俗”这一关的。相声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想要引发观众们的共鸣让大家笑起来,那生活中的一些低俗段子是肯定少不了的。不管是郭德纲这样的一班之主还是那些小有名气的角儿,他们相声中的一些段子都是“过于贴近生活”的梗。而这个开涮的对象则大部分是捧哏或者是那些有名气的师兄弟,这样开涮倒也还好,但如果把开涮的对象放大到更高的一个层次,那就不用说雅俗共赏了,光是俗气都已经不够了,像张云雷那个事情,就已经牵扯到艺德的问题了。这些问题的出现,终其原因还是雅俗共赏之间的平衡出现了问题,偏向雅致就没有广大的群众基础,渐渐的还有可能失去了其本质的东西,变得四不像。偏向俗气的话那就难登大雅之堂,无法走向更大的舞台。对此,朱自清老先生有着一个较好的办法,那就是雅俗共赏之间关键还是在于一个“融”字,要“以俗为雅”还要“俗不伤雅”,将俗的东西融进雅当中,使刻意的规避成为习惯性的自然,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雅俗共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