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爱,还说什么脸厚与薄

青海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dashoubi.org.cn/e/wap/show.php?classid=3&id=268403
04:37有些歌,听一次就让人喜欢了,这些歌曲调优美唱得也好。比如《问情》,就是听一次就喜欢,还很容易学会,只是要唱好,却不是那么容易;再比如毛俊丽演唱的《西口情》,第一次听到后,不仅喜欢了,而且还调动了所有文化细胞,写了第一篇歌评。有些歌,开始不一定那么接受,听着听着就喜欢了;如果知道了歌曲背后的故事,就会更喜欢,甚至成为经典。比如《斯卡布罗集市》《我心永恒》《友谊地久天长》等等。今天,本媒想介绍一下,最近听到的陕北民歌《脸咋这么厚》,并想就刘妍和冯一航演唱同一首歌曲,谈一点感受。陕北民歌在中国音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其主要流传在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上的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陕北民歌历史形成时间较早,如民歌信天游即产生于周代中期,至汉代稳定成形。陕北民歌主要包括信天游、山曲、爬山调、船工号子、大秧歌调、旱船曲、酒曲、二人台、榆林小曲、清涧道情、传统小调及众多风俗歌曲等共两万七千余首。其代表性曲目有《东方红》《兰花花》《三十里铺》《赶牲灵》等。由于我们这一代是听着《东方红》《高楼万丈平地起》《翻身道情》等陕北民歌长大的,所以对陕北民歌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前几年,流行的一个电视剧《血色浪漫》中有几首陕北民歌《漫天的花满天的云》《满天的花满天的云》《房前大路》等8首,也是一直令人难忘的好歌。陕北民歌有它鲜明的地域特征:土气、大气、美气。这种既通俗又亮丽的特色足以使其站在歌坛圣殿之上,用小调小曲宣泄黄钟大吕之势。陕北人平时较爱唱的民歌是情歌。在首陕北民歌中,反映爱情生活、婚姻问题,或与这个内容有关的作品,占全部民歌的80%。被誉为劳动人民代表作的信天游,反映的几乎全是这个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红军长征到陕北延安后,一批音乐家成立了民歌研究会,收集整理了一些早期流传于民间的陕北民歌,并对其加以研究、整理、创作了大量的革命歌曲,多源于此。所以,在中国相当一段时间的歌曲中,都能找到陕北民歌的元素。因此,陕北民歌在中国享有盛誉。陕北民歌大致可以:(1)从内容上分为:传统型、革命型。其中传统型有包括人们的生活、爱情、传说故事等。(2)从曲调上分为:劳动号子、小调、秧歌曲、神曲、神汉曲等等。(3)从体裁上分为:号子、山歌、小调、儿歌等。说了许多背景资料,回到正题上。陕北民歌《脸咋这么厚》讲述的是一对恋人,一个选择离开乡村,一个选择留在乡村,最终难以相守的感伤故事。这些,属于一个年代真实故事的缩影,让听众们身感同受。歌曲想记录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故事,让人看到陕北乡村和民歌文化。它承载了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丰富的生活和情感,那些炽烈的爱与恨,无所不在的离散与聚合,原本呈现出来就足以打动人。《脸咋这么厚》这首歌,感情真挚,曲谱顺畅。在本媒写这篇文章时,看和听了多个版本,感觉冯一航的演唱《脸咋这么厚》,演唱的很贴切,感情表达很到位,即把陕北民歌优美的一面演绎的淋漓尽致,让人听后有一种美的享受。但,在歌曲的歌词的改编上的,感觉没有原作好。爱了分了,原因很多,一个“你却拉了别人的手”,这样太直白了,就缺少了诗意味。刘妍的演唱也很好,只是缺少了冯一航演唱的张力,显得有点薄的感觉。尤其是在唱第一句16分音符+后倚音2的处理上,有点紧迫急促了,嗓子也发紧,没有冯一航在唱这里时处理的舒展,表达音符也很准确。也许是录制时,过于紧张也未可知。一己之见,一家之言啊,如有得罪请见谅。最后,希望大家喜欢这首歌,也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