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林的山丹丹陕北二人台

北京中科医院诈骗曝光 http://www.kstejiao.com/m/

艺术之林的山丹丹

——陕北二人台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贾二清

陕北二人台,起源于陕西北部的府谷、神木二县及榆阳部分地区。最早的形成时间已无证可查,从传下来的剧目中可追溯到清末民国初年。她是以陕北民歌信天游为基因的民间曲艺,历经百年沧桑,经几代二人台艺术家们的总结改创,吸收其他剧种的精华所在,加以整理、润色,终于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陕北二人台。陕北劳动人民用她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用她反映社会现实与民情风俗。陕北二人台有自己系统的音乐,也有由四胡、扬琴、枚(类似于笛子)、小鼓、小镲、小锣等组合成的特色乐队,更有演唱加舞蹈,融快板、顺口溜、绕口令等一体的表演形式。但是过去艺人们没有固定的演出团队,更没有创作研究的机构,多数是爱好文艺的人们自发组织的业余演出。每逢丰收之余,或婚嫁喜庆、良辰佳节之际,在院亦可,屋里亦可,艺人们给大家演出助兴。内容多样,有过去的、现代的、传统的,也有即兴编改的,被称为“打坐腔”或“打玩意儿”“闹红火”。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时代的变迁,二人台已不是老艺人们赖以生存的“命根子”,而是成为人民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更是陕北地方文化的象征。二人台也告别了“打坐腔”“打玩意儿”的时代,步入了发展的轨道。如府谷县剧团就为陕北二人台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陕北二人台,作为极具地方特色的小剧种,她质朴、清丽、洒脱、自然,曲调高亢激昂、悠扬动听。其内容广泛,无所不能:有言情达志,有吐诉衷肠,有反映社会生活,有反映民情风俗。她饱经风霜,在蹉跎的岁月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历经百年,经久不衰,有可持续发展的广阔前景。作为陕北的草根艺术,陕北二人台极受陕北人喜爱,可称得上是一首陕北百年来的音乐诗史。远在清末民初,连年荒旱,军阀混战,致使陕北民不聊生、哀鸿遍野。为求生存,他们四处外出流浪,饱含辛酸,唱出了揪人心肺、催人泪下的《走西口》;道出了塞上“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凄凉景象;更倾吐了劳动人民对和平稳定、美好生活的向往。《方四姐》《小寡妇上坟》等,对封建社会的黑暗、丑恶给予描绘记录;《打樱桃》《姑嫂挑菜》《卖菜》是冲破封建爱情枷锁、向往爱情自由的绝唱;《王成卖碗》等是对地主***的反抗;《王二疤说媒》对现实中“金钱万能”的讽刺何等强烈。随着时代的更新换旧,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对老年人晚年爱情生活关照的《夕阳情》等;讴歌伟大母爱、中华文明的大型二人台歌舞剧《天是个啥、地是个啥》;以现实生活为主题,加入宣传政策的二人台小戏组合《山凹人家门里也起风》等,这些剧目无不诉说着百年来陕北的翻天巨变。陕北二人台与陕北人民有着深厚的渊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可持续性发展显而易见。但如何继承和发展,则是摆在广大文艺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府谷县剧团,作为二人台发源地的文艺团体,率先注重这个问题,并将继承、改革、发展二人台放到议事日程上来。90年代初,几经努力,先后排演了《夕阳情》《秋月曲》,并在省地方小戏调演中荣获多项大奖,充分肯定了改革成果。面对影视的冲击,二人台要想走出家乡、走向社会,困难重重,问题是多方面的。府谷县剧团针对观众的需求,大胆借鉴其他剧种的精华,融歌舞表演与一体的表演形式,大胆投资,推出的大型二人台歌舞剧《天是个啥、地是个啥》,于年在陕西省“月季花”地方戏调演中荣获15项大奖,几乎轰动了整个三秦大地,是二人台发展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荣誉和掌声,是陕北二人台改革成功的标志。府谷县剧团继续展开新的尝试,以小戏为形式,以群众生活为题材,于年初成功排演了二人台小戏组合《山凹人家门里也起风》,得到了省地专家的认可,并定为陕西省重点剧目。年,作为陕北二人台的主要起源地,府谷县又成立了“二人台”艺术团,年5月该团去东欧、匈牙利、奥地利等国家进行交流演出。陕北二人台这一地方小剧,要得到广大观众和国外观众的认可,走出家乡、走向国内外,还是难题。其主要因素:有人们对陕北二人台作为小剧种认识不足、没有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