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总书记嘱托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夺取全面胜利还要继续付出艰苦努力。我们要一鼓作气、越战越勇,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指出,乌兰牧骑很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永远不会过时。新时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积极支持和推广直接为基层老百姓服务的文艺活动。这是总书记继年11月21日给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之后,再次对乌兰牧骑的褒奖、勉励和嘱托。作为一名乌兰牧骑队员,我感到深受鼓舞。在此,就乌兰牧骑不忘初心,永远做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的话题,谈以下三点。
不忘初心,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
乌兰牧骑的创立是党的民族政策、文艺理论与内蒙古自治区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党的文艺路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成功实践。毛泽东主席曾3次接见乌兰牧骑代表,周恩来总理12次接见乌兰牧骑代表并希望保持“不朽的乌兰牧骑”称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乌兰夫评价乌兰牧骑是“民族的形式,革命的内容”。自诞生起,乌兰牧骑就有着鲜明而深厚的红色基因。在党的光辉照耀下,乌兰牧骑这一“红色的嫩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虽然牧区偏远、居住分散、通信条件差,但是牧区的信息并不闭塞,乌兰牧骑的每次演出,一定会把这个时期党的方针政策传递到基层,体现的正是乌兰牧骑人不负党的重托,忠于职守、勇于担当的宝贵精神品质。实践证明,乌兰牧骑的社会价值就在于,致力于传播党的声音、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及时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文艺的形式传达给广大农牧民群众。乌兰牧骑启示我们,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乌兰牧骑的事业才能够一往无前、蓬勃发展。
在党的亲切关怀下,卓资县乌兰牧骑走过了光辉的发展历程,取得了突出的发展成就。卓资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中南部,自古就有“归绥门户、丰州襟喉”之称,是个典型的农业县。卓资县乌兰牧骑始建于年,年重新组建,是卓资县惟一一家国有文艺院团。乌兰牧骑针对服务对象需求,主要以二人台小戏、晋剧、京剧片段、小型歌剧和曲艺等节目内容为主。年,根据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关于加快推进乌兰牧骑事业发展实施办法的精神,卓资县委、政府为了充实乌兰牧骑队伍,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扩大招聘了合同制演出人员。乌兰牧骑自重新组建以来,每年下基层演出百余场。除演出、宣传、辅导等常规活动外,从年起,已连续举办12届卓资县春节文艺晚会和11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在乌兰察布市和卓资县组织的重大文化活动中,积极参与、精心组织,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年3月,获乌兰察布市乌兰牧骑观摩评审银奖;年9月,参加全区第二届戏剧“娜仁花”获组织奖和优秀演出奖;年9月,乌兰牧骑演员在全国第六届原生民歌大赛中获优秀演唱奖;年、年在全市乌兰牧骑文艺会演获组织奖和优秀组织奖;年6月,大型原创民族歌剧《寻梦》在内蒙古人民会堂首演并成功入选第十三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优秀巡演剧目,之后赴乌兰察布各旗县、赤峰市等地巡回演出10多场;年6月,参加锡林浩特举办的全区蒙、汉语小戏小品比赛,获优秀奖;年7月,参加全区乌兰牧骑新人新作大赛获表演优秀奖。卓资县乌兰牧骑把这些新作品送到农村牧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小品歌颂党的领导,宣传党的政策,引导群众讲文明、树新风,共创幸福生活,切实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面向未来,卓资县乌兰牧骑将继续发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繁荣发展民族艺术为光荣使命,不断熔铸和传承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和民族文化的鲜活血脉,担负起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使命,用最真挚的情感表达对党的热爱,歌颂党的领导,宣传党的政策,为广大农牧民做出正确的思想价值引领,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新征程贡献更大的精神力量。
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乌兰牧骑是内蒙古独创的基层文艺工作方式,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创举。年,邓小平为乌兰牧骑题词:“发扬乌兰牧骑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乌兰牧骑的创立体现了人民的意愿,自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坚持为农牧民群众演出和服务,受到农牧民的欢迎和喜爱。乌兰牧骑自成立的第一天起,就肩负着多重职能,是一支活跃在基层的综合服务队伍。乌兰牧骑队员在演出的前后还充当了图书展览讲解员、售书员、业余文艺辅导员、民歌搜集员等角色,其实质是把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送达广袤的边疆。乌兰牧骑自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在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与其建立起了血脉相连的深厚情感,这种超脱血缘、超脱民族的情感,是乌兰牧骑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实践证明,乌兰牧骑的社会价值就在于:始终把握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热心公益事业,坚持与广大农牧民群众打交道,为农牧民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创作、创新,这是乌兰牧骑的生命力所在。乌兰牧骑启示我们,只有从人民群众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创作的源泉和灵感,从民族优秀丰厚的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大量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
卓资县一代代的乌兰牧骑队员,坚持用最真诚的心,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文化,引导群众讲文明、树新风,切实满足了广大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乌兰牧骑坚持从实际出发,为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民族传统艺术注入新的元素,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民族传统艺术的表现功能,受到广大农牧民的高度称赞。卓资县乌兰牧骑在其发展过程中,坚持文化下乡,惠民演出;组织一年一度的春节和元宵节系列活动、群众文化艺术节活动、“三下乡”演出活动;参与全县大型文化宣传活动及节庆文化活动,负责文化公园剧场各类演出、活动、会议的策划;为乡镇、社区文艺团体进行指导培训;组织参加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各类会演、巡演、比赛及宣传活动。卓资县乌兰牧骑创作与展演的节目一直在向人们展示当地的风土人情,使人们从演出节目的编排与变化中感受到眼前的发展与变化。从小品《扶贫路上》到对唱《大黑河畔莜麦香》,从笛子独奏《推碌碡》到舞蹈《吉祥卓资》,从快板《献歌十九大》到大型原创歌剧《寻梦》……乌兰牧骑从现代受众的审美需要出发,由传统的艺术模式向多元化艺术格局转变,有力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乌兰牧骑这一文化品牌在扩大地区知名度、影响力方面的独特作用。面向未来,卓资县乌兰牧骑传承乌兰牧骑优良传统,就是要坚守为广大农牧民服务的初心,继续做好演出、服务工作,切实满足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好地推进文化惠民等综合服务深入基层,促进边疆民族地区文化繁荣兴旺,为各族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不忘初心,始终吹响文艺进军号
乌兰牧骑是内蒙古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符号,又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的回信赞誉“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收到回信当天下午,自治区党委召开会议,专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的回信,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11月22日,全区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召开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乌兰牧骑重要指示精神视频会议。内蒙古的理论工作者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高歌欢呼。年11月23日,内蒙古电视台《开卷有理》平台推送了北宸智库首席研究员哈达的《红色的“乌兰牧骑精神”》一文,他最早将“乌兰牧骑精神”归纳为“不忘初心,保持本色的精神”“不辞辛劳,风雨无阻的精神”“不务空名,一往无前的精神”。之后,内蒙古艺术研究院刘新和的《关于乌兰牧骑的回顾与思考》、内蒙古文史研究馆乌恩的《乌兰牧骑精神的时代价值》、内蒙古日报记者赵丹的《乌兰牧骑走进新时代》、内蒙古艺术学院张惠熙的《切实把握乌兰牧骑精神的民族和时代特色》、内蒙古日报记者许素红的《红色基因是乌兰牧骑的根——访内蒙古文化艺术界专家学者》、内蒙古党校张欣荣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精神》等文章相继见诸于报端、网络;内蒙古日报等传播媒体也发表了《乌兰牧骑精神的巨大力量》《谈“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系列》等评论和采访。这些文章从不同方面挖掘了乌兰牧骑精神内涵、时代价值、力量源泉、发展方向、理论建设指导文艺创新发展等问题。为了加强乌兰牧骑理论研究,进一步指导乌兰牧骑的创作实践,为乌兰牧骑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内蒙古乌兰牧骑学会于年12月4日宣告成立。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布小林的文章《一首永远动听的草原牧歌》,从“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永葆本色、无私奉献”“守望相助、艰苦奋斗”三个方面高度概括了乌兰牧骑的本质内涵。提出新时代乌兰牧骑必然要担负起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的历史使命。文章在总结乌兰牧骑带给我们的启示基础上,为弘扬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实践中形成的乌兰牧骑精神,激励我们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建设新时代的“模范自治区”指明了方向。同时,内蒙古自治区出台相关政策,彰显乌兰牧骑发展顶层设计,为乌兰牧骑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部署。
适应时代要求,卓资县乌兰牧骑成立了乌兰牧骑党支部,健全了乌兰牧骑组织机构,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努力提高全体演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打造“法治乌兰牧骑”“金融乌兰牧骑”等普法品牌,把法治宣传融入乌兰牧骑的创作演出中,带动广大基层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参与法制宣传志愿者服务活动;发展壮大乌兰牧骑队伍,完善规章制度,提高全体队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业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的演出队伍;加大创作力度,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围绕“文化卓资山”的建设思路,发挥文艺团体的前沿骨干作用,以当地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红色文化、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为内容,持续创作出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具有民族地区特色和时代生活气息,具有较高思想艺术水平,农牧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节目;强化精品艺术品牌观念,积极参与区内外重大文化艺术活动和创作演出交流活动,利用现代媒体和高科技手段广泛宣传,进一步扩大和提升卓资县乌兰牧骑在区内外的社会影响和文化魅力;稳步探索更多更好的“走出去”的途径和方法,大力寻求和开拓市场,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尤其是探索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走出去”的市场路子,以市场化的方式推进文化“走出去”。面向未来,卓资县乌兰牧骑传承乌兰牧骑及其优良传统,就是要以“人民需要艺术,艺术需要人民”为己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不断提高文化自信和自己的业务水准,把十九大精神送到卓资县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上,永远做扎根卓资大地的“红色轻骑兵”。
作者简介:
张建华:卓资县乌兰牧骑副队长,青年导演、策划;
内蒙古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
内蒙古察哈尔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常务理事;
来源:学习强国
原标题:《不忘初心永远做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