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花儿剧集歌舞剧为一体的综合性舞

花儿剧主要流行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海固地区和银川市地区,也称“花儿歌剧”“花儿歌舞剧”,是一种集歌、舞、剧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戏剧。因其音乐主要来源于宁夏南部山区的回族民歌“花儿”而得名。

流行于宁夏地区的“花儿”有“山花儿”和“河湟花儿”两种。其中,山花儿又称干花儿,以流行于南部山区和同心回族的聚居地区为主,除几种主调外有较多的变体;河湟花儿则主要在回族聚居区流传,深入劳动人民群众,为人们喜闻乐道,其骨干曲调有数十种,并带有众多变体。

News

艺术特色

花儿以即兴山歌为主,河湟花儿的曲调有快调和慢调之分:快调里的衬句教少,拖腔也相应减少,较为简洁紧凑。慢调曲柔缓悠远,曲首、曲中和曲尾亦大多使用衬句来拖腔,声调音域范围广,多有起伏,其高音阶区域用假声演唱。

剧本的唱词以花儿的曲令为基调格式,并援引信天游等西北地方民歌等演唱形式和对仗等我国古典诗词的修辞方式。花儿剧本的唱词大多采用比兴的修辞手法,并在段落中较多地运用叠字、叠句的手法,以及诸如“者”“嘛”“呀”“哈”“哎”等虚词来做衬字。

花儿的原有旋律是花儿剧的主要基调的花儿在演唱的时候,大多是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来进行的对唱模式,其中第一、二句和第三、四句各分为相对应的两段,一般是“比”在前半段,后半段(第三、四句)为兴。在两段中的上句各多为三、三、三句式,而下句则为三、三、二句式;并且一般上句多用单音节词结尾,但下句一定要用双音节词结尾。河湟花儿的唱词通常是一种单音节和双音节相互交错、奇偶句式交相出现的格律诗歌。在念白上则使用六盘山地区的方言。

花儿的唱词在结构上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称为“齐头齐尾式”,一般是按四句一组,分为两段;另一种称为“折断腰式”:也是四句一组,但在齐头齐尾式的第一和第二句之间或第三和第四句之间,各有一个半截句,从而形成由五句或六句组成的长短相间的句式。

舞蹈是花儿剧的重要表现手段,它以回族民间舞蹈动作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广泛地吸收东乡族、维吾尔族以及阿拉伯舞等的其他舞蹈形式加以融合。除了吸收如回族舞蹈《宴席曲》中的一些动作外还在民族的日常习俗如“礼拜”“睹瓦”等形式中寻找舞蹈的艺术所在,并从中提取出不同的舞蹈语汇来表达,并在个别地方还大胆地借用了回族的民间传统武术形意拳的某些动作。

花儿的演唱曲调称作“令”,不同的曲调有不同的令名(曲牌名),像“三令”“白牡丹令”“大令”“尕马儿令”等。它的唱腔则是在各种“令”的基础上,进一步吸收了其他民族及其相关的戏曲和其他相近的宗教音乐加工而形成的,在保持原调色彩的基础上又丰富了本身唱腔的音乐渲染力。

News

代表作品

《花海雪冤》《牡丹月里来》《雪原情》《雾茫茫》《月光宝镜》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贾亭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