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二人台 >> 二人台知识 >> 闲话内蒙古

闲话内蒙古

作者:吴生文

说起内蒙古,人们立马想到的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蓝天白云,牛羊成群,骏马奔驰,歌声嘹亮,一幅辽阔壮美的画卷。

我最初脑海中的内蒙古是另外一番景象。小时候对内蒙古的第一印象,完全是从众人的叙述中得来的。

我的家乡位于晋北边陲的长城脚下,与内蒙古一墙之隔,跨过长城就到了内蒙地界,因此,我们那一带的老人们称长城为边墙,叫内蒙古为口外,大概因为古代长城是边界,属军事禁区,管理较严,在经过长城的主要路口上设立关口的原因。从我记事起,我们村里有很多内蒙亲友经常回来,村里好多人也在冬天农闲时节经常到内蒙去。从他们的叙述里,我知道那里的土地很多,全部种麦子,草很多,养很多牛羊,顿顿吃馒头,天天吃羊肉,尤其下雪天,人们蹲在热炕上,经常是羊肉饺子捣烧酒。烧酒我不爱见,尝过一次,辣嘶嘶的不香,我谗的是大馒头炖羊肉,白面净羊肉饺子那才香哩,能香塌脑子。这是我最初对内蒙古的印象,也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一个毛孩子对内蒙生活的向往。这种先入为主的感觉贯穿了我大半辈子,多年后读到莫言“为过上一天三顿吃饺子的幸福生活而写作”的时候,心里想到的竟然是,山东的饺子是不是和内蒙的饺子一样好吃。直到现在,我照样还在为了保证全家吃馒头吃饺子而努力工作着,只不过我小时候,根本不知道天底下能有一天三顿吃饺子的生活,能一天三顿吃馒头的日子已经超出我梦想的能力了。

我对内蒙古的第二印象是从收音机获得的。我的家乡离呼和浩特比太原还近,收听内蒙古广播电台声音很亮很清楚,每天晚饭时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新买的收音机前,度过了无数个快乐的夜晚。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办的很丰富很活跃,极具民族特色的音乐和欢快喜乐的曲艺,很吸引人。直到多年以后,我仍然喜欢蒙古族音乐,单位以前同事小苗,多才多艺,在工作之余时不时与我们喝喝小酒,经常即兴表演一段二人台节目,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喝酒认怂的我,酒量陡增二两。通过收音机,我认识到内蒙古人能歌善舞,开朗活泼。只是蒙古族人的名字很嗷口,地名也很长,很难记。

我第一次到内蒙古是在一个冬日里,与同事一起开车到呼和浩特。看着车外地广人稀的原野,为了排遣旅途寂寞,我心有感触地讲起了小时候对内蒙古的印象。没想到,同事是八零后出生吃白面长大的小青年,对我这种感受没有共鸣。

到了呼市吃饭的时候,我点了肉饺,老板说饺子没准备,推荐了烧麦。同事则点了烤肉。在喝着砖茶的功夫烧麦上来了,盘大量多。一尝果然不错,馅大皮薄,肉不仅多,而且能吃出肉是一小块一小块的颗粒状,很有嚼头,绝不是像馄饨馅一样绵不沓沓的肉糊糊。老板与我闲谈,说他也是山西人,父亲年轻时到内蒙谋生,扎根到呼市了。说话间,上菜的服务员听着我们聊天,说自己也是山西人后代,爷爷是从山西过来的。老板告诉我,在内蒙有许多山西过来的人,尤其以雁北人居多,大都是不同时期过来谋生的。

第二天早饭,是在附近一家小饭店吃的,只有烧麦,杂割,焙子。我昨天烧麦吃多了,杂割里面肉也挺多的,都不敢吃,只要了一个焙子。我第一次见焙子,一个形状呈长方形的白皮烙饼,咬一口,哇,嘴里像吃了一口炒面,干得没法嚼,只能就着奶茶吃。

环顾店内,当地人一般是一大碗杂割两个焙子,或者一大碗杂割一盘烧麦,就着一大壶奶茶吃的满头大汗。邻桌一个面色红润,身体壮实的独臂老大爷引起我的好奇,面前一大碗杂割,一大盘烧麦,旁边一碟陈醋,醋里放了很多红油辣椒面。左臂齐肩没有了,右手举著,夹起烧麦浓浓地蘸着碟子里的辣醋吃。每吃一口烧麦或杂割,就得放下筷子,举杯喝一大口奶茶,动作熟练,节奏均匀,吃的悠然喝的舒缓。我过去敬一支烟,问,六十几?老头答,七十四。不禁赞一句,好饭量。老头笑了笑,这有啥。

不一会儿,老头将面前的饭吃个精光,掏出自带的毛巾擦了擦汗,起身出店,临走不忘和我招呼一句,你慢慢吃。从窗户瞧见,独臂老头蹬着一辆人力三轮车走了。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我想了很多,尽管我不知道老人的状况,也不了解他的历史,但是他吃饭的那份从容,那份自在,对生活的那种自信,对生命的那种坦然,印象深刻。

后来,我又到过好多次内蒙古,尤其是年春天我有了私家车以后,啥时候想去了,来个说走就走,全家人到辽阔的内蒙古溜一趟,散散心,喝喝奶茶,吃吃烧麦,尝尝涮羊肉,买两袋牛肉干。这样的旅游,省钱热闹,随心适意,也使我更进一步接触了好多内蒙人。他们普遍具有的那种豪爽开朗,热情奔放,活泼自由,快言快语的性格,让人欣赏。他们对待生活的那种洒脱达观的态度,以及对待人生的那种豁达超脱的精神,让人钦佩。但是最让我喜欢的是,内蒙人对吃具有的那种与生俱有的热爱,对吃所倾注的那种本质的热情。他们一说到吃,立马笑嘻嘻的样子,完全是一种本真的天性。他们确实是吃的真实爽快,吃的酣畅淋漓,吃的大快朵颐,吃的热烈纯朴,吃的丰富多彩。

一个闲适的周末,与一位见多识广的朋友小酌,谈起我从小对内蒙古的诸多印象,以及后来对内蒙人的感受。朋友认真地想了想说,内蒙古自古是游牧地区,草原文化,经过祖祖辈辈吃肉喝酒的繁衍,内蒙人早就吃的训练有素,喝的豪情满怀了,不论性格上还是精神上的诸多特点,都是由吃与喝的精髓所表现出来的境界。

闲聊间,两人就着猪耳朵,一不留神喝光了一瓶草原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