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有明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题记
“畅享草原·笔抒凯阔”康保采风之行已过半月有余,此行恰似如歌的行板,至今余音袅袅,萦绕心怀。那草青云淡、繁花遍野、天蓝欲滴、云欲手触的生态湿地自然风光,那群羊如云、骏马奔腾、遗鸥翔宇、百鸟鸣翠的天地万物图景,哪一样都让人澄净胸阔,清爽神思,爱不忍离,流连不返。这还不够,沉思着的金长城、草原雄关南天门、卧龙图蒙古苑、王子坟保护区,又能让我们遥想战马嘶鸣、金戈铁流的岁月。这也还不够,刘二沟景区、小兰城城址、西土城遗址、康巴诺尔,又让我们仿佛再见炊烟袅袅、人悦畜欢的人间美景。而除了这些,此行采风同行者中的几位康保藉作家,他们也如同这康保美景,大美无言,大爱无痕,在我的心里激起了层层波澜,至今未能平息。
这几位康保作家,都如静悄悄开放的山丹丹花,那样朴素,那样羞怯,那样安静,那样无欲,那样率真。三天的一同采风,我始终没有看到他们张扬的个性,激情的渲染,也没有当下领略到他们才华横溢的迸射。说直白些,在看到他们的文字之前,你很难想到他们有如此高的才情,且有着不俗的成就。但是正是通过他们以东道主心意,小心翼翼、浅笑融容、轻声细语、周到熨贴的默默服务,谦卑恭敬地义务向导,让我深深体会到他们的深刻和内蕴,以及他们对家乡的那份炽热的赤子之心。
康保没有江河大海,康巴诺尔就是康保人心中永远的大海,他们都是海的儿女,有大海一般的宏阔胸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此话一点也不假。
既然我把他们比喻为山丹丹花,那就请允许我采撷几朵,捧在手心儿,领略观赏他们的美吧!
荆秀清
荆大哥是个没有一点架子的知名作家。从她的眼神里,你能看到康湖般纯净的善良、宁静和不忍。
可当你手捧《燃情乡土》诗集时,一读再读时,你就会感受到他巨人般的意志,以及对家乡故土的情执之深之浓之柔。难怪他有这样的诗句:“我至今都说不清,为什么在乡土的怀里,我柔情得没了骨头。”是的,没骨头就是最深的无保留爱恋。可是他又是骨头最铮硬的,请听他说的话:“不爱祖国,不算赤子;不爱家乡,只是游子;不爱父母,枉言孝子”,多么的刚硬利脆、不容置否!
他虽然始终生活在坝上草原的这方贫瘠土地上,却能在春起沙尘暴、冬刮白毛风、土地干裂、天旱欠收的恶劣环境中,始终用阳光的眼神和心态,爱恋着这块土地,讴歌着山水风物、人情百态,礼赞着不屈的人民及时代的进步。
因为他爱乡土,别人眼里的沙尘暴、白毛风,在他眼里是绝地跃起、绝尘而去的奔马。正因为他爱乡土,这片土地在他心头,始终是一片多情的土地、深情的土地、牵情的土地、燃情的土地、不老的土地、不屈的土地、不朽的土地、不灭的土地。这片土地能够生长二人台、蕴育金长城、坐落王子坟、天赐剃头庄、盛开菜籽花、怒翻莜麦浪,也能飞赶勒勒车、猿伸套马杆。是的,正如荆大哥所说:“这片土地生长蓬勃的生活、盎然的诗情和永生的希望”。
是的,从《燃情乡土》四辑首诗歌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有不少篇的诗作,荆大哥是蘸着泪水写就的诗行。我们能理解,有时哭诉是男儿自我抒发豪情、恋情、悲情的最痛快、最淋漓、最达意、最直接的方式。“吾乡吾土,斯人斯情,让我不舍;至真至纯,至情至性,让我落泪;乡音乡韵,乡风乡俗,让我迷醉。这是一片疯长情感的沃土。这方人丁就是土地蓬勃的前程。我要用诗歌还原父老乡亲的生活。”他是一个草原的儿子,一个文学跋涉者,一个苦逸修行人,一个君子。
哭吧,荆大哥!哭,正说明您爱家乡爱的痴迷、爱的沉醉。我们相信:哭透后,肯定是奋然的挺起,昂扬的前行。
听说荆大哥正准备出第二部诗集,让我们期待!
李淑珍
对李淑珍的印象,在采风过程中,更是近乎于空白。只是对她坦荡的微笑有一点留意,对她的周到服务表示过点头致谢。如果不是为了完成此次采风心得而进行补课,我便完全不知道这是一位已经出版过《莲花落》、《锁青泉》两部合计62万字长篇小说、引起国家相关部门及多位知名作家和读者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