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运动会提升脱贫攻坚精气神
文艺学堂定期开课
志愿红扮靓生态绿
政策宣传送上门
全国自行车邀请赛
文艺活动丰富多彩
新闻发布常态化
开展综合志愿服务活动
“七进”宣讲余场、践行“四力”主题采访余次、线上线下宣传同步发力,一场场宣传硬仗捷报频传;举办书画艺术作品展、开展消夏文化节、打造文艺学堂,一个个重要活动好戏连台;地区获评自治区文明城市、张二玲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成9个,一项项精神文明创建举措掷地有声……
年石拐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把握主基调、弘扬正能量、唱响最强音,凝聚起推动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磅礴力量。
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也是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拼搏之年。
强落实、抓提升、固成果、创品牌、上水平;为时代铸魂、为人民立传、为梦想放歌……站在年春天里,石拐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自觉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夯实工作基础,聚焦中心工作,劲鼓时代风帆,为地区夺取疫情防控、高质量转型发展“双胜利”和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力舆论支持和丰润道德滋养。
夯实五个平台
理想信念教育入脑入心
“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越是在物质发达的时代,越需要理论指导、信仰指引。
“通过中心组学习会、理论宣讲、‘微讲堂’、媒体宣传阐释等多种形式学习,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
年,石拐区依托理论中心组、学习强国、包头微学习、学习讲堂、引领管理“五个平台”,以抓好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政治任务,开展区委中心组(扩大)集体学习会34次,受教育党员干部余人次,推进“学习讲堂”线上线下全覆盖工程,受教育干部群众人次达10万以上。
年,石拐区将继续夯实“五个平台”,使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一种自愿主动行为、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中心组学习平台,持续推进全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化规范化,推动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继续用足“学习强国”平台,实行定期考评通报制度和表彰激励制度,激发你追我赶的学习态势。同时将石拐区经验类、亮点类工作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做好宣传推介,让更多人看到“祖孙三代党员抗击疫情”的石拐精神、“五彩土豆喜获丰收”的石拐干劲、“田园综合体带动增收”石拐面貌。用好“包头微学习”平台,继续实行月通报奖励制度,同时探索建立相应学习奖惩机制,确保每位领导干部职工必须学习“包头微学习”达到分以上,实现以考促学、以学促用、学用结合。用活“学习讲堂”平台,总结推广近期疫情防控工作中,线上制作视频“点对面”、线下入户排查“点对点”宣讲经验,推动形成线上、线下宣讲融合互动模式,更好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聚焦重大主题
营造决胜决战浓厚氛围
1月2日,石拐区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在吉忽伦图苏木启动,拉开了今年地区文化科技卫生服务基层、服务三农三牧的序幕。一项项文化科技卫生服务,不仅把区委和区政府的关怀与祝福送到了千家万户,也为农牧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实惠。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是今年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主题和主基调。石拐区将聚焦“重大主题”,策划组织主题宣传、主题活动,为决胜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汇聚起强大精神动力。
通过开设专栏、深入调研采访、选树宣传先进典型等形式,深入开展成就、典型、系列宣传。围绕“决胜小康、奋斗有我”主题,开展“温暖的回响”“我身边的小康”调研采访活动,展示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奔小康的精神风貌。开展“决胜小康奋斗有我”主题宣讲、知识竞赛、“我的祖国”群众大合唱、广场舞展演、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志智双扶”农牧民文艺汇演、“小康路上的奋斗故事”展映等主题文化活动,开展“决胜小康、决战脱贫、奋斗有我、美好有我”主题创作,展示新发展新风貌新气象。围绕“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主题,引导广大群众开展形式多样文化艺术活动,组织举办全区消夏文化节、“小康颂”合唱比赛、“文化扶贫·携手小康”文化下乡等主题活动。开展“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综合服务,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好政策、好声音、好故事传播到千家万户。
凝聚媒体合力
构建立体宣传大格局
“居民朋友们,下面播报给居民的一封信……”
“我承诺,拒绝扎堆……”
新闻、微视频、H5多手段,广播、条幅、海报多形式……
在石拐区,无论是在交通便利的社区、还是在深山边远的村庄,党的好声音借助各种媒体媒介平台,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这是石拐区构建宣传大格局的一个缩影。
今年,石拐区将以区融媒体中心为载体,全力推动地区媒体媒介资源“融合贯通”,推进“媒体+政务+服务”运行模式建设。同时,对接各地区、部门单位,将各类线上服务资源尽可能汇聚到“云上石拐”平台,增强各自服务的覆盖面。建立全区通讯员联动机制,合力构建地区新闻宣传大格局,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前哨和一线阵地。
高扬主基调,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围绕重要时段、关键节点、各级关键会议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统筹发展、高质量转型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精神文明建设等方方面面,石拐区将充分凝聚全区媒体媒介力量,开展主题、成就、典型、系列宣传,宣传好石拐发展实践历程,同时推动苏木镇、街道、部门单位常态化召开新闻发布会,积极发布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各方面取得的成果和进展,将“石拐故事”推送出去,让更多人了解石拐,爱上石拐。
全覆盖立德育人
让文明种子遍地开花
“以前想看一场二人台,可没这么方便……”
“现在村民们不管有什么样的需求,到村里的文明实践站一点单,实践站就会给相应的志愿服务小队派单,各样服务很快就会送上门来。”
连日来,大德恒街道马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小剧场里逐步恢复了热闹,小型二人台表演活动精彩上演,让村里的戏迷们通过线上形式过足了瘾。
文明的力量,就在一点一滴中汇聚,擦亮城市“文明底色”。
石拐区通过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千村示范万村行动”工作,将精神文明建设覆盖到辖区的每一个角落,让文明的种子遍地开花。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年石拐区将全力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并建设五当召镇、大发街道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吉忽伦图嘎查、三岔口嘎查、厂汉沟村、白草沟村、开洲窑子村、鸡毛窑子村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按照“8+N”的创建要求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技能培训和志愿服务,提高志愿服务工作水平,让生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入群众心坎。
推进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千村示范万村行动”工作,更加注重“志智双扶”培育乡风文明等工作举措,建设吉忽伦图苏木吉忽伦图嘎查、三岔口嘎查、白菜沟嘎查,五当召镇白草沟村、青山村、厂汉沟村,大德恒街道鸡毛窑子村、马场村、大庙村,进一步修改完善“一约四会”,推进文化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十进村”、群众文化“十个一”活动,并结合疫情防控,推进“五改”工作,形成“点上突破、面上开花”农村牧区精神文明良好格局。
同时,通过深化道德之城、诚信之城、志愿之城建设,守住自治区文明城市金字招牌。以复评迎检为契机,推动提升软硬件环境,为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更好地提供文明城市环境保障。
充盈文化供给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新期待
“这些书法作品的创作者都是我们身边熟识的人,字写得漂亮,看看这些作品都是一种享受啊!”
“我平时就喜欢唱歌,这儿的老师很专业,能够深入浅出地教我们声乐知识,以后我还会参加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石拐区各项工作的导向和落脚点。今年,石拐区将提升公共文化供给质量,推动文化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按照“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布局,深化文艺学堂建设,每周举办一次或书法、或绘画、或摄影、或音乐、或文学创作等文艺活动;打造“墨香喜桂图描绘新时代”书画艺术作品展、“魅力喜桂图”摄影作品征集展等系列有影响力、高质量的精品活动,让精品文艺创作反映重大主题。
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草原书屋”“鸿雁全民阅读”一体化改革,实施“公益电影7+”工程,打造电影放映点。推进全民阅读,举办“书香喜桂图”系列活动。推进“法治乌兰牧骑”等各类文艺志愿队伍建设发展,吸引更多群体传承乌兰牧骑精神,更好地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让高质量文化事业传递党的关怀。
以五当召、包头古城、花舞人间、戎王羊绒文化产业园等文旅融合项目为着力点,讲好石拐文旅故事,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创意等业态融合发展,推动发展全域旅游,全面提升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软实力,让文化产业“软实力”成为高质量转型发展“硬支撑”。
历史在前行,时代在召唤,人民在期待。
主基调更鲜明,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
坚持守正创新,勇于担当作为,石拐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正奋力开创崭新局面,奏响昂扬奋进的时代强音!(文/记者郭燕图/石拐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