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文学创作是二人转艺术创作的前提。首先,题材的取向非常重要。有的作者总想让二人转走出农村,登上城市的大舞台,力图选择一些城市题材来写二人转剧本,这当然不能说是坏事,但是,二人转是深深扎根于农村的艺术,从传统的二人转作品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内容和形式,都是以农民的审美要求为核心的。即使是描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曲目,作者也把他们农民化了,不管是河南的崔鸢鸢、河北的赵子龙、山东的秦叔宝、还是山西的关云长,都变成了说东北话儿、露东北味儿、和东北人民生活习惯相同的东北人了。使得广大农民觉得亲切、可信,乐于接受。另外,从二人转的观众来看,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还是农民。二人转表演团体在城市演出的上座率远不如在农村,而且城市的观众,大多数是从农村到城市落户的人、进城干活儿的人和城市郊区的农民。虽然有的二人转节目去过上海、进过北京,但那只不过是餐桌上的大碴子、曲麻菜,城里人吃它图新鲜,而农民则是几天吃不着就想得慌。农民喜欢二人转的程度,是难以想象的。二人转班子到了农村,有人一场没看够跟着二人转班子走到下一个屯子接着看,有时要走几个屯子。这种现象是屡见不鲜的。相比之下,话剧团到农村就不那么受欢迎了,农民认为它没有唱、没有扭、没有喂,不过瘾。因此,二人转文学创作要考虑到它的消费者,它的消费者在农村,是农民。其他题材不是不可以写,但要偏重于农村题材。在我省,占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农民,这是一个不小的消费群体。其次,二人转文学创作要在反映现实生活上下功夫。二人转艺术产生于农村,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广大农民为了排除思想上的压抑,解除终日的疲劳,将地方上的小曲、小帽、秧歌等汇总起来,在那关东的火炕上,在那歇息的场院里,自娱自乐地形成了二人转这一艺术形式。广大农民借助它进行感情的渲泄,表达对理想的追求。因此,从二人转传统作品来看,大多是描写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忠奸分明的清官颂歌、理想化了因果报应、庄稼院里的风土人情等。再次,二人转文学创作应充分体现二人转的艺术特色。二人转作者不仅要了解农民的生活、评议和习惯,而且要了解二人转这一艺术形式,才能写出好的二人转作品。二人转是由一旦一丑两个演员来表演的,它具有轻便灵活,分包赶角,化出划入,风趣幽默,唱、说、扮、舞、绝俱全的特点。如果要写出精美的唱段,不仅要了解农民的语言和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而且要了解二人转的音乐。二人转的音乐曲牌很多,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咳咳之说。这些曲牌有适合十字句的,有适合七字句的、五字句的;有适合抒情的,有适合火爆的,有适合悲哀的,有适合欢快的。因此,不能千篇一律地十字句或五字句一楼到底,要根据故事情节,考虑到些什么调适合什么曲牌,这样不仅自己得心应手,同时也给作曲者解决了许多难题。一个好的二人转作品除了要有好的唱词、漂亮的说口以外,还要给演员创造发挥他们表演才能的机会。二人转艺术,是东北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所喜闻乐见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需要二人转,而且希望看到艺术质量更高的二人转。就我省来看,二人转文学创作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曾有过一段兴旺时期,但不够稳定。虽然搞过几次汇演,出过一些好本子,但能够保留下来,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很少。同时,在舞台表演方面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待于不断完善和提高。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改革时期,二人转艺术应该充分发挥它的特点和优势,为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