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中国的戏曲文化有着广泛的地域性,一种戏曲的诞生既是地方文化的体现,又是地理环境因素的表征。很多戏曲中的语言与唱腔特色都与地方方言、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不同地方的戏曲,各自也都存在着独特的历史渊源与艺术特色,在漫长的发展岁月中,山西蒲剧和河南豫剧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沉淀,选择了不同的传承发展之路;但二者又有相同的渊源——梆子戏,两种戏曲的原始形态有着一定的共通性,同时发展方向也存在相同之处。山西蒲剧和河南豫剧分别起源于山西梆子与河南梆子。历史上的蒲剧和豫剧中,乐队与演唱都是用打击乐器——枣木梆子来掌握节奏节拍,所以二者本源皆为梆子戏,在腔调和演唱方式上具有共同或相似的特点,命名方式皆以“梆子”冠“地名”。蒲剧是山西流传最为广泛,历史最为久远的戏曲之一,也是现存最早的梆子戏。产生于晋、陕、豫交界地带,目前文献有两种说法,一种说蒲剧发源于山西省晋南地区,即运城、永济;另一种说法是蒲剧发源于豫西地区,即三门峡陕县。总体来说,蒲剧应属于黄河两岸山西与河南的艺人在互相交流中产生的曲种,在晋西北、山陕地区吸收了地方民歌、锣鼓、杂技、昆曲等众多艺术形式,并继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向不同的区域发展,沿路吸收当地地区的民间艺术,最终发展成不同的戏种,如南路、中路、北路及上党等梆子戏种。豫剧则是我国的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原名河南梆子,又名土梆戏,河南讴、靠山吼。随着豫剧艺术的全面革新,尤其是豫剧电影《花木兰》的风靡,各地成立了大量的专业豫剧团,豫剧开始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地方剧种,并正式命名为“河南梆子戏”。豫剧在唱腔上也因地域及方言特点形成了豫西调、豫东调、祥符调及沙河调等几种曲调。豫剧流行区域甚广,较为集中的是在黄河两岸。从音乐艺术特征上看,二者的声腔部分都还具有鲜明的板腔体特色,蒲剧的唱腔大量运用板式变化,富有“腔高板急,慷慨激越”的艺术特色;豫剧更是将板类分成了慢板、流水板、二八板和飞板四大传统板式结构,但在某些剧目中可以看到其它灵活板式的直接应用。从声腔上可以看出这两个剧种之间存在着极为深厚的渊源,二者在声腔系统上是有互通之处的。从戏曲的表演节奏上来说,无论豫剧还是蒲剧都面临共同问题:戏曲在表演过程中节奏相对缓慢,尤其是演员在一些唱腔的运用中更是拖泥带水。这种传统的戏剧唱腔表演虽然经历数百年的传承,但是却难以适应当前的快节奏的时代,这就导致很多年轻人对戏曲失去了兴趣。豫剧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去梆子化”特征尤为突出,唱法更是借鉴了多种元素。有着古老历史的蒲剧与豫剧艺术,在当今的文艺市场多元化发展的形势下,如果想要生存下去,要想突破传统,跟上时代发展,就必须注重观众对艺术的审美趋向,要紧随时代进行创新。首先,两个剧种不再局限于两省的地方性,可大胆将两地的民俗民风嵌入进来,例如《河南小曲》《编花篮》《牧羊曲》《想亲亲》《赶嫁妆》《父老乡亲》《采槟榔》等民歌大部分来自于河南地区,可以尝试由山西梆子老艺人对以上作品进行调整与编写,改编成具有山西地方特色的民歌,再融入到山西蒲剧,也不失为创新发展的一种手段。如果把民歌相互融入到蒲剧和豫剧的剧本中去,民歌唱腔的通俗性就会弥补传统戏曲唱腔的冗长的不足,一方面加快表演节奏,另一方面表演形式也会逐渐新颖,更加具有普适化更易被大众接受。其次,两个剧种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繁荣。当下豫剧发展的思路相对清晰,尝试着将本地的民歌、二人台和地方戏种等不同的形式融入到戏曲的文本创作中来,以此来突出旋律,打破固有的形式。蒲剧可借用以上的方法,对于山西蒲剧来说,多种元素的融入会使得蒲剧在表演的过程中更具有丰富的变化,也更加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更能体现出三晋文化的特色。传统的板腔体过于强调音乐的逻辑性,多以依靠固定形式表现剧中人物的感情和推动剧情发展,而豫剧则能相对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当代的豫剧作品能更好地发挥出豫剧本身的唱腔魅力,也给予了大众最为直观的感受。大型当代豫剧《燕振昌》便是最有代表的作品,大胆尝试融合现代创作手法,强调欣赏音乐的感情大于理性,在这一点上与西方浪漫主义及浪漫主义后期的音乐发展轨迹不谋而合。对于现代新戏曲,可以摸索创作一些更贴近现代生活题材的创作,丰富题材类别,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观看,提升戏曲的观众基础。总而言之,关于山西蒲剧和河南豫剧,两者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但也有着各自的特色,尤其是戏曲与地域结合后便真正的形成了地方戏剧的魅力,可以说两者之间有着共同之处也有着差异性。但是从时代的发展中来看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河南豫剧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要走得更远一些,山西蒲剧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砥砺前进、继往开来,将中华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