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时光跟着王建中一睹漫瀚调真容

白癜风的土方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50920/4698990.html
                            

漫瀚调:绿色的旋律

库布其沙漠横亘于黄河岸边,延绵百里,黄河其状如弯弓,库布其便是弓弦。称漫瀚调为沙漠调,很多人深以为然。其言实谬。

三百多年前,准格尔旗是鄂尔多斯草原水草最丰美之地,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就牧放在黄河岸边的草滩之上。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年一度的楚格拉大会是鄂尔多斯草原上最为隆重的盛会,鄂尔多斯七旗均有牧民不远百里赶来参加,除传统的“好汉三技”外,也是歌的盛会,便也是漫瀚调歌手一展身手的舞台。

有据可考,最早流传在准格尔的漫瀚调曲牌是《乌玲花》,一首极其抒情优美的蒙古族民歌。再后来,便有《还庆达瓦》,也便是《天下黄河》的曲牌,然后是《妖精太太》。山川地貌叠现,蒙汉风情交融,这是漫瀚调的雏形。曲牌的形成,因表现内容的丰富与音乐形式的多元而生,逐渐程式化,艺术审美活力彰显,魅力始现,蔚成大观。

漫瀚调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新名词。此前,这类民歌一直称为准格尔山曲。赵星先生称其为蛮汉调,这个词也是新名词,出现在五十年代末。中央音乐学院曾派一个民歌调查组深入到鄂尔多斯,其中一支小分队来到准格尔,采集的成果被编为蛮汉调,赵星先生的《漫瀚调》一书以此为依据,一直坚持使用”蛮汉调”一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准格尔民歌被统称为爬山调,这在民国出版的一些著作中均有记载。

漫瀚调一词是李野先生的创意与创造。李野先生是内蒙古著名的剧作家,《丰洲滩传奇》是包头漫瀚剧团排演的一场大型歌舞剧,李野先生将它命名为漫瀚剧,受邀进京,引起轰动,随之一个新的地方戏品种诞生,李野先生功莫大焉、善焉。其后,准格尔旗在申报文化大旗时,文化部依据漫瀚剧的命名,将其命名为漫瀚调。这是漫瀚调被国家正式命名的开端。

张玉林先生是漫瀚调整理、传播的集大成者,在《蛮汉调的生成与发展》的文章里,第一次提出漫瀚为蒙语“芒赫”的意思,即沙漠之意,也是“漫瀚”之谐音,此说一经发布,便广为流传。

很多研究者认为漫瀚调诞生不过百余年,此言实谬。早在两汉时期,漫瀚调便已萌芽。漫瀚调的传唱之境,是多民族聚居区,生产生活方式多元,游牧与农耕交替,互补与创新不断孕育出新的事物,无论是政治、社会、经济各个方面,两千多年来,不断丰富发展,传统与创新,沉淀与融合,创造出灿烂的物质与文化。历史上著名的匈奴民歌、北魏民歌、南北朝民歌,都是漫瀚调的先声与雏形。在历史积累下浑然天成。《敕勒歌》是典型的漫调,也是漫瀚文化孕育的杰作。著名的《木兰辞》也是漫瀚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

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于康熙三十六年亲率六师莅临准格尔。在黄河岸边(即今准格尔旗大路新区),召开御前动员大会,受到鄂尔多斯王公贵族的隆重欢迎,欢迎中所唱的祝赞词,即是漫瀚调,蒙汉语混合,双声合壁,融汇贯通。康熙大破噶尔丹,噶尔丹走投无路,自尽。大军师还,在归化城的庆功宴上被俘的厄鲁特蒙古一老胡工歌哭一曲,泣血断肠、催人泪下。老胡工满、汉、蒙语皆通,三语并一曲,举座大惊,帝不仅没有迁怒于老胡工,反而深为其气节所动,特放了老胡工。老胡工并没有因帝特放而有乞怜之意,咏道:“失我黄河为马槽,从此去我之河山”,唱毕,吐血而泣,断琴弃笳,康熙令人厚待老胡工。宴罢老胡工所唱被史官记录下来,以为江山社稷之鉴。后来者开始使用“满汉调”“蒙汉调”,“蛮汉调”,渐成俗语。并无贬意,且多意。为异声、俚语等之意。细究起来,“蛮汉调”才是漫瀚调的谐音,这大抵也是漫瀚调之由来。这也是漫瀚调第一次登上大雅之堂。

光绪年间,沙漠化始现准格尔,而此时,漫瀚调传唱已近二千年,称漫瀚调为沙漠调实为大谬。比如,很多人都认为沙圪堵是以地形地貌命名的地名,实谬。沙圪堵是因人而得名,为名叫沙格都尔的蒙古贵族之驻牧地,取谐音,逐渐称为沙圪堵,以后固化为地名。沙圪堵是走西口人的称谓,晋、陕方言之谓,带有明显的地貌指称意象。再比如,柳青梁在前清时名为浩赖锡里,意思是长满古树的地方,年的史料中明确记载,此地曾有老虎出入,可见准格尔水草丰美、森林茂密之一斑。漫瀚调,是一曲充满绿色的旋律,特别是一些古老曲牌,一派清音,欢快明丽,恰人宜情,是青山绿水的呈现与投射。所谓“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待我应如是”。

漫瀚调由劳动而生,因山川而起,因情而扬、顺应天伦。从历史的深处弥唱而来,起于山野、俯仰天地,来自肺腑,发乎于心、借景生情,情景交融。纵贯古今是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声共奏,同唱和谐的历史写照,也是现实反映,精神象征的时代见证。是一座丰碑,也是一座灯塔。

因融合而优美,因融合而超越,因融合而飞翔。两种文化、甚至多种文化渗透其间,这是漫瀚调与所有民歌本质的区别,也是艺术分野的界线。漫瀚调旋律舒缓明丽,有典雅之态,少俗尘之音,这是大家稍加留意便可辨别出来的。以后漫瀚调与蒙古族民歌、晋陕民歌多元交汇,深刻融合,才有了今天漫瀚调的形态。这其实与当初的漫瀚调有了很大的不同。但精神一脉,传承依旧。育其多元,垂于和谐,因融合而诞生,因融合而繁荣,因融合而拥有未来。

一切民歌都是心灵史、情堪以隆,歌堪以岿。

漫瀚调,抒情诗也。

作者:王建中

原标题:《非遗时光

跟着王建中一睹漫瀚调真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