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民俗文化承载着本地区的历史积淀,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群众性,是一个地区传统文化的魅力瑰宝和鲜明标志。
巴彦淖尔位于举世闻名的河套平原,有蒙、回、满等少数民族41个,总人口万人。巴彦淖尔又是一个移民城市,主要沿袭了陕西、山西的一些民俗,并孕育、滋养了一大批独具地方特色的河套民间传统民俗。
这些民俗在传承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展现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形象。如今,看二人台、赏花灯、腊月二十三蒙古族祭火等,已逐渐成为新时代巴彦淖尔人对“年”的记忆。
过年·乐红红火火二人台唱出美好新生活
“土生土长土里料,土言土语土腔调。”在河套地区,民间有被称为“打玩意儿”的戏曲形式,因为其剧目大多采用一丑一旦二人演唱的形式,所以也叫二人台。二人台是孕育在晋陕冀,形成在内蒙古,发展在五省区,融民歌、舞蹈、曲艺、牌子曲、戏曲为一体的地方戏。二人台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一直深受流传地广大群众的喜爱。
二人台(西路二人台)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元保如今是磴口县乌兰牧骑戏剧编导,57岁的他唱二人台已经有40年。张元保从年少时就对二人台产生了浓厚兴趣,十几岁的时候就跟着村里的老人学着唱。年至年,张元保参加了临河文化馆的晋剧二人台艺术学校的培训,师从二人台民间老艺术家高俊英老师,从此开启了自己的二人台“艺术人生”。年,张元保参与演出的《卖驴》《新村趣事》获第二届自治区蒙、汉语小戏小品大赛优秀剧目奖。
据张元保介绍,二人台脱胎于秧歌,其演出形式短小精巧,或偏重歌舞,或偏重演唱,音乐有浓郁的河套民歌色彩,唱词富有河套山调的韵味,道白多为河套地区广为流行的幽默诙谐、生动风趣的串话、谚语、歇后语,因此形成了河套二人台的独特风韵。二人台的唱腔和牌曲具有优美、清新、明朗等特点,唱腔多承用民歌曲调,原始曲调由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传统民歌、晋北民歌、陕北民歌、蒙古族民歌、冀北民歌等演变而来;牌曲基本上是民歌基础上的器乐化,吸收了许多晋剧曲牌、民间吹打乐和宗教音乐。
各地的二人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以内蒙古呼和浩特为界,分为东西两路。河套地区广泛流行的是西路二人台,经典曲目包括《走西口》《打金钱》《挂红灯》《探病》等,它的特点是音调高亢、感染力强、节奏渐快,注重对剧中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唱到动情处常常令观众沉浸在剧情当中难以自拔。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电视、手机的冲击让人们对二人台的欣赏水平和要求不断发生变化;怎样让传统的民间艺术焕发新的生机,成了张元保近年来一直在尝试解决的问题。他经过多年的探索,通过不断提炼总结、化繁为简,将20多个平均时长40分钟到1个多小时的二人台经典剧目分别浓缩成20多分钟的片段,让群众在有限的时间内欣赏到更多的剧目。张元保说:“二人台的主题都是取材于民间的故事,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很受大家欢迎。特别是乌兰牧骑的蓬勃发展,让更多的二人台爱好者特别是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