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羊娃到陕北歌王,他曾放歌人民大会

医院订阅哦

王向荣,我国著名歌唱家,被人们誉为“陕北歌王”。他的嗓音就像一坛尘封多年的老酒,浓郁、醇厚、回味无穷。正如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评价的那样,你听他的歌声会“有一种惊心动魄,心肠疼痛的感觉。”

少年坎坷,山沟沟里唱山歌

王向荣打小就以黄土地为伴,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一个小山村里,因为父母都是著名的二人台、山曲艺人,所以他从小就受到民间音乐的熏陶。王向荣凭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和聪慧过人的天资,很早就熟悉了许多民间曲调。

再加上家里位于数百里的黄土沟壑深处,平时他除了种地干活,也只能唱一唱山歌打发时间,就这样,他一边干活一边练嗓,成为了那个小村子中数一数二的好声音。

然而不幸的是,王向荣的父亲早逝,他13岁起就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干农活、打小工、挖煤掏炭、当瓦工、跑口外等等,他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而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并没有把他击垮,反而令他体验到了人生酸甜苦辣,丰富了生活情感。

视频:王向荣、王二妮、贠恩凤《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上学梦碎,拜师学艺学民歌

年,“文革”风暴中断了王向荣的学业。上学的梦破碎了,他便更加醉心于民歌,并且利用这段时间学会了识简谱、拉二胡和弹三弦。他尽可能地找音乐方面的书籍阅读,想要逐渐向专业艺人靠近。后来,18岁的王向荣当上了村里的民办教师,这使他有了一定条件走出大山,拜师学艺。

王向荣找到了一位叫孙宾的民歌大师,从他那里学到了不同品种的民歌和山曲,首次从理论上感受到了民歌所反映的民俗、民风和古老文化。之后,他又拜师于刘二罗和山西的李有狮,还走访了近百位民间歌手。

在这个求学过程中,他不仅把长城内外几个省份流行的山曲、小调、晋剧、秦腔、爬山调、信天游、二人台、漫瀚调都学到了手,还做到了信手拈来、随口就唱。

获奖无数,华丽转身

年,农业学大寨宣传活动异常活跃。公社成立了一支青年创业队,白天劳动,晚上排节目演出,王向荣终于有机会登上正式的舞台。他还参加了不少文艺比赛,先后获得了府谷县文艺汇演一等奖、榆林地区文艺汇演一等奖、陕西省文艺汇演、文艺调演一等奖等重要奖项,多次的获奖为王向荣拓展了今后的演唱舞台。

年可以说是王向荣“丰收”的一年。在全国文艺调演比赛上获得一等奖,让他的名字走出了陕北。同年,他被调入榆林地区民间艺术团,正式成为一位专业的文艺工作者。还是这一年,他不仅连续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文化部以及各省市的文艺活动,还被挑选进人民大会堂和怀仁堂进行汇报演出,见到了邓小平、姚依林、万里等国家领导人。

上天下地,像摆摊儿一样唱着民歌

那以后的几年,王向荣每个月平均要在天上飞十几次,到全国各地唱歌。但是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生活朴实、待人真诚态度。在接受采访时,他说:“我没想过要靠唱歌出名,就是想凭着唱歌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让王向荣感到最开心、最幸福的,不是他与哪位元首级人物吃过饭、见过面,不是同哪些著名歌手同台演出过,而是在各地演出时,当观众在自己的歌声中感受到陕北民歌魅力的情景,他回忆道:“那就像摆摊儿一样,每到一个地方就会有一些观众成为铁杆儿。”

资料图:王向荣讲述陕北民歌

王向荣的演唱情感真挚、气势豪放,行腔优美,他总是能把浓浓的陕北韵味演绎得淋漓尽致。从小山村到大城市,从小舞台到人民大会堂,他的名气犹如星星之火,一点一点地闪耀在中华大地之上。

他用高亢、苍凉嗓演绎着他对黄土地的热爱,很多人说他是山沟沟飞出的金凤凰,是“野路子”出家的“陕北歌王”,然而,豪爽、直率的王向荣并不在意这些光鲜亮丽的头衔。现在他依然活跃在舞台上,他不仅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为父老乡亲争脸”,还在不断挑战新鲜事物,希望自己能在新老碰撞的音乐前路上,继续传承原汁原味的陕北民歌。

策划/撰稿/编辑:民歌君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