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晔/文
三月伊始,塞北大地正是百草萌芽,万木返绿的时节,也是民间传统节日颇多的盛月。从古至今,相传有“三月三”、“撒种节”、“三月三上祀节”、三月十八“娘娘节”(送子娘娘的诞辰),清明节、寒食节。在府谷地方,人们最为看重的是过“清明节”。
“清明节”在全年四大节中位居第二,它是一个既赋有独具的传奇色彩,又有着特别意义的“双连”节日。人常说:“清明离寒食不远,时间仅隔一天”。清明和寒食原本是两个不同的节日,由于两节的日子接近,即:寒食在冬至后的天,清明在冬至后的天,后来就双节连过合二为一了。清明节既是一个传统节日,又是一个农事节气,在我国夏历二十四个节气中是第一个俗演成民间节日的节气。
“清明节”是随节气运转的节日,没有固定的日子,时间在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公历的四月五日前后。我国的清明时节大约始于周代,踞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清明到来时气温升高,尘风渐衰,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播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安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我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造就了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