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佳话古今传托克托史话下

白癜风袪白诀窍 http://m.39.net/disease/a_6511103.html

本文转自:呼和浩特日报

■殷耀

历史悠久的托克托县,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这些佳话饱含了人们对一方水土的热爱,充满了对诚信善良的崇扬,流露出对英雄豪杰的赞美。当我们细细品味流传于古云中郡的千古佳话时,我们会更加喜欢上河山壮美人文厚重的古云中大地,更加喜欢上烟水苍茫古城耸峙的托克托风光。

赵武灵王筑云中城的过程,是一个近乎神话传说的筑城佳话,我在上篇里已介绍过,这一神话般的传说来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引《虞氏记》,也就是说是有明确记载的,说出了这个美丽的筑城故事的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河水注》中又讲了另一个发生在托克托县的故事,故事的发生地点是君子津,在今托克托县河口镇附近。原文是这样的:“河水于(桢陵、桐过)二县之间,济有君子之名。皇魏桓帝十一年,西幸榆中,东行代地。洛阳大贾赍金货随帝后行,夜迷失道,往投津长,曰子封,送之渡河。贾人卒死,津长埋之。其子寻求父丧,发冢举尸,资囊一无所损。其子悉以金与之,津长不受。事闻于帝,帝曰:君子也。即名其津为君子津。”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为人厚道不贪图钱财的津长的故事。津长就是管理渡口的小吏,说魏桓帝时一个洛阳商人带着金银跟随魏桓帝,结果落在了后边,夜里迷路来到黄河边这个渡口,商人找到津长子封,子封送他过河,商人暴病而死,子封把他安葬。后来商人的儿子来寻找其父的下落,打开坟墓找到尸体,商人生前所带的金银袋子都完好无损地随葬,商人的儿子非常感动,要将钱财全部赠给淳朴善良不贪财的津长子封,子封坚决不接收。魏桓帝知道这件事后赞叹:“真是一个君子啊!”于是把这个渡口命名为君子津。君子津的故事在托克托县流传很广,托克托县乌兰牧骑还推出了二人台现代戏《君子津传奇》。

“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两汉时代云中郡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派到这里当太守的都是名将能臣。“为报如今都护雄,匈奴且莫下云中”“见说云中擒黠虏,始知天上有将军”……这些都是赞美戍边将军们勇敢的诗句。

汉文帝之世的云中太守魏尚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将领。冯唐把他比作廉颇、李牧一样杰出的将领,《汉书·陈汤传》里载太中大夫谷永的话说:“赵有廉颇、马服,强秦不敢窥兵井陉;近汉有郅都、魏尚,匈奴不敢南乡沙幕”。魏尚守卫云中功劳卓著,但因为报功时多报了6颗敌人的首级,汉文帝便把他免职并处服苦役一年。魏尚的朋友冯唐以孝行著称,年纪很大才做到郎官,汉文帝曾经做过代王,一问冯唐是代郡人,顿时感到很亲近,谈起了赵将才能的优劣,冯唐盛赞廉颇和李牧的才能,文帝感慨自己若得到廉颇、李牧这样的将领何惧匈奴,冯唐说:“陛下即使有廉颇、李牧这样的将领也不能用。”汉文帝很不高兴,但他毕竟是个能听进去话的明君,单独召见冯唐,冯唐把魏尚的事情奏报,说不该“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文帝恍然大悟,马上任命冯唐为特使到云中郡赦免了魏尚,并恢复他云中太守的职务。

《史记》卷一百零二《冯唐列传》有声有色以汉文帝和冯唐对话的形式记载了这个故事,《汉书·冯唐传》完整地保留了这段精彩的对话,冯唐对汉文帝两次提到魏尚的名字,南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五“云中守魏尚”条感叹“重言云中守及姓名,而文势益遒健有力,今人无此笔也”,也就是佩服太史公司马迁笔力遒劲,气势磅礴。

历代文人对冯唐持节云中这段佳话叹赏不已。唐王维《老将行》有“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的诗句,云中守就是指魏尚。苏东坡《江城子·密州出猎》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词句,俨然把自己比作了被沉埋的魏尚。黄庭坚在《洞仙歌》里也说“问持节冯唐几时来,看再策勋名,印窠如斗”。宋刘克庄《冯唐庙》诗云“当馈而今渴将材,岂无枭俊尚沉埋。不曾荐得云中守,也道身从省户来”,是对史籍里冯唐的事实作了一番勾勒。宋叶明《题冯唐庙》诗云“千百年来汉老郎,晓来灯火晚来香。庭前不用寻碑记,已载班书数十行”,是赞美冯唐因自己的正直之举在《汉书》里留下了美名。

再说一位叫孟舒的云中太守的事情,孟舒是汉高祖时任命为云中太守的,因为匈奴人大举进犯云中郡,孟舒被朝廷以抵抗不力的罪名治罪免官。汉文帝初立,问田叔天下谁是忠厚长者,田叔想了一下说原云中太守孟舒是长者,文帝认为孟舒做了十多年的云中郡太守,匈奴才入侵就不能坚守,无故使士卒战死数百人,怎么能是长者呢?田叔说这正是孟舒是长者的原因,楚汉相争多年士卒疲惫,孟舒不忍心命令他们再作战,但士兵们愿意为孟舒拼死作战,就像为父兄打仗一样,因此战死数百人,孟舒并没有驱使他们作战拼命,这正是孟舒是长者的原因。汉文帝被田叔这番话感动,赞叹孟舒是贤德之人,并召回他重新担任云中郡太守。《汉书·卷三十七·田叔传》详细记载了此事,宋洪迈《容斋随笔》“孟舒魏尚”条说“孟舒、魏尚,皆以文帝时为云中守,皆坐匈奴入寇获罪,皆得士死力,皆用他人言复故官,事切相类,疑其只一事云”。

历代帝王经过托克托县时也留下了佳话。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年)北巡榆林郡,要去突厥启民可汗的牙帐示以恩威。隋炀帝在榆林郡(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逗留了一阵子,八月初六从十二连城进入托克托县境内,一路沿金河(今大黑河)向东北行进。隋炀帝的行进路线是“历云中、溯金河”,从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大队人马渡过黄河,沿大黑河的故道托克托县的河口镇、哈拉板申、五申、乃只盖、一间房到古城镇。八月初九,隋炀帝巡幸了启民可汗的牙帐。我每每读《资治通鉴》至此,就遥想隋炀帝当年在托克托县境内原来有这么盛大的排场,大黑河故道旁的我的家乡那个偏僻的小村旁,有蔽日旌旗曾从这里飘扬而过,有喧天鼓乐曾在这里响彻云霄。而隋炀帝这次北巡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往和融合,震慑了北方少数民族,带来了北方边境的和平。

隋炀帝的旌旗早已远去,大约一千年后又一位帝王来到了托克托县,他就是康熙皇帝。康熙三十五年(年)是平定噶尔丹叛乱关键之年,这一年康熙皇帝亲冒霜雪戎马倥偬,两次亲征噶尔丹。十月二十四日离开归化城前往今托克托县境内的黄河渡口,路过游览昭君墓时写下了“目睹当年冢,心怀四海图。开诚示异族,布化越荒途……”的诗句。二十五日驻今土左旗白庙子镇内,二十八日康熙帝率军抵黄河边湖滩河溯。湖滩河溯位于托克托县西南的黄河岸边,现在的村名叫沙拉湖滩,分为上下两个村。这位精力旺盛的皇帝用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算出“归化城距黄河岸一百七十里。”在渡河之前康熙皇帝目睹了今托克托县旧城的脱脱城,写下了“土墉四面筑何坚,地压长河沿屹然。国计思清荒服外,早将粮粟实穷边”。

人杰地灵的托克托县历史上也出现不少英雄豪杰。比如《汉书·卫青传》记载,汉武帝时的强弩将军李沮和拔胡将军郭昌都是托克托县人,都曾做过卫青的部将。在汉末群雄里有一位名叫张扬,《三国志·魏书八》里有他的传,李傕、郭汜作乱时汉献帝流亡至河东,张杨率兵前往救援。张杨与吕布的关系非常好,曹操围吕布于下邳时张杨想去救援却不能够,于是率军前往东市,遥与吕布成犄角之势,结果被部下杨丑暗杀,张杨的另一个部下眭固杀掉杨丑。张杨是个仁厚之人,裴松之注引王粲的《英雄记》说:“杨性仁和,无威刑。下人谋反,发觉,对之涕泣,辄原不问”,谋反的人怎么能宽恕他呢?俗话说慈不掌兵,所以张杨被部下杀害了。

“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多少英雄豪杰都烟消云散了,但托克托这片土地还在,黄河千古,云中千古。不说那么多沉重的事情了,听一听元代倪瓒的散曲《双调·新水令》:“草茫茫秦汉陵阙,世代兴亡,却便以月影圆缺。山人家堆案图书,当窗松桂,满地薇蕨,侯门深何须刺谒,白云自可悦怡。到如今世事难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看一看托克托那些荒城古渡,看一看那些曾在托克托叱咤风云的帝王将相,当你还在尘世间品尝着酸甜苦辣,你不觉得这是一种现世的幸福吗?一切都要看淡看开,活一回就要像花儿一样灿烂一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