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人台和武利平

北京皮炎医院哪个好 http://pf.39.net/bdfyy/bdfzj/210410/8833134.html

二人台是内蒙古的地方戏,主要流行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年,二人台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二人台是融民歌、舞蹈、曲艺、牌子曲、戏曲为一体的地方戏,其发源地在晋陕,但发展壮大在内蒙古。两百多年来,二人台除在内蒙古中西部广为流行以外,还同时流行于晋北、陕北、冀北(张家口地区)、银北(银川北部)等地区。

武利平资料图片

内蒙古中西部的汉族,是清朝初年大量的山西、陕西人“走西口”来到内蒙古的。经过几百年来长期和当地各族人民的融合,内蒙古中西部的汉族,逐渐形成了和山西、陕北语音相近的一种新的地方方言,即“内蒙古方言”。二人台就是以内蒙古方言为主形成的唱腔。因内蒙古方言的语音差异,二人台又分为东路二人台和西路二人台。西路二人台初名“打玩艺儿”“小玩艺儿”,主要流行于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和陕西榆林地区、山西忻州地区;东路二人台初名“蹦蹦”“玩艺儿”或二人台,主要流行于乌兰察布市、雁北地区和张家口地区。东路独有的剧目是《回关南》《拉毛驴》《摘花椒》《卖麻糖》等。西路独有的剧目是《打金钱》《打樱桃》《打后套》《转山头》等。

二人台诞生初期,仅是一种简单的说唱艺术,表演形式仅局限于走街串巷打地摊的民间活动,演唱的剧目大多是反映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和他们的喜怒哀乐。是一种不成熟的地方小戏。那时,二人台地位不高,被称为“玩艺儿”。二人台艺人被称为“打玩艺儿的”。

资料图片

早期二人台的表演形式比较单一,角色只有一丑一旦,服装、化妆仿效晋剧,道具简单,主要有折扇、手绢、霸王鞭等。乐器伴奏只有笛子、四胡、扬琴、四块瓦(或梆子)。所唱的多是五更,四季,十二月一类的小曲,《红云》《十段锦》《十对花》等。舞蹈的身段也和秧歌大同小异。多以第三人称进行演唱,情节简单,少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后来二人台发展出小旦、彩旦、老旦、娃娃旦、小生、老生、娃娃生、小丑等,但仍以丑、旦二人演唱为主。丑旦又称“滚边儿的”“丢丑的”,旦角又称“抹粉的”。旦角一般头载凤冠,身穿红袄绿裙;丑角戴毡帽,身穿黑袄彩裤,鼻梁画一蛤蟆或蝎子图案。表演时亦说亦唱,边歌边舞。过去二人台演出有一套习惯,一般先由丑旦上场说“呱嘴”。“呱嘴”都是第三人称的现成段子,由演唱者自由选取。然后通过问答的方式(称“叫门对子”)把旦角叫上场接演正戏。正戏的表演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载歌载舞的表演唱,俗称“火爆曲子”或“带鞭戏”,如《打金钱》等,以抒情性的歌舞取胜。起舞时,折扇二人共同,霸王鞭系丑角专用,有时舞双鞭,分上、中、下三路套数,舞姿犹如蛟龙盘柱,上下翻飞。手绢系旦角专用。建国初期,二人台曾吸收二人转台转耍手绢的传统技巧,将手绢改为八角形,并发展为各种“出手”。不论哪种歌舞,都由慢转快,形成高潮后戛然而止。另一种是以唱为主的情节戏,俗称“硬码戏”。其中也有一些采取跳进跳出方式表演,如《走西口》《下山》《小放牛》《打秋千》等。这类戏表演比较接近生活,但也有一些虚拟、夸张的动作。如旦角的摸鬓、走碎步、开门、关门;丑角的出场亮相等。唱词、数板、完场诗、道白中的“串话”,都讲究合辙押韵,因完全用当地方言,故与普通话的声韵不同。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常用比兴的手法。两百年来,随着二人台的向外传播,在演出中,艺人们对二人台进行了改革和创新,特别是从民歌中汲取素材,并加以改编,如《走西口》原来是以第二人称对唱的形式演出,改编后成为以第一人称进行表演,加进了情节和人物的小戏。随着二人台演出内容的丰富,它的音乐、表演和服饰也有所创新。在音乐唱腔方面,由原来的专曲专用,一曲到底,发展为多曲联用;唱腔也出现了亮调、慢板、流水板、捏字板等简单的板式变化,同时,二人台在发展中还吸收了许多蒙古族民歌。在表演方面,根据剧目内容的不同,形成了载歌载舞的“火爆曲子”(又称“带鞭戏”)和重唱工、做工的“硬码戏”。二人台的舞蹈程式有“大圆场”“大半月儿”“套月儿”“风旋门”“里外罗城”“药葫芦”“搬门”“天地牌子”“大十字”“蜂儿扑瓜”等。此外,旦角还有一种叫做“打闪”的舞蹈动作,即右脚别于左腿上,两臂画一弧形,身子稍斜下蹲。系在秧歌舞步基础上,吸收戏曲旦角“卧鱼”身段而创造,为其他剧种所罕见。

二人台的传统剧目有百余个。经典曲目有《打金钱》《走西口》《打樱桃》《打连城》《挂红灯》《王成卖碗》等,多以描写农家劳动生活和婚姻爱情等为主要内容,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另有部分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二人台可分为“硬码戏”与“带鞭戏”两类。“硬码戏”偏重于唱、念、做,突出表演作用,如《走西口》《探病》等。“带鞭戏”是载歌载舞,如《挂红灯》《打金钱》等。二人台的一些传统剧目如《打后套》《水刮西包头》《转山头》《水淹坝口子》等,是民间艺人们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

二人台在表演上既有草原辽阔粗犷的风格,又有北方憨直奔放的品味。它那短小活泼的剧情,丰富细腻的情感,粗犷豪放的舞蹈,悠扬高亢而略带粗野的曲调,逗趣而不乏寓教,诙谐而不乏庄重的语言表达形式,深受蒙汉等各族人民的喜爱。但是,由于二人台土腥味十足的特点,使这一传统地方戏多年来主要在农村流行。城里人来自五湖四海,对内蒙古方言的二人台许多人听不懂,这就制约了二人台在城市的发展。所以,二人台要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天然俗文化蜕变成高雅艺术,从方言土语向普通话方向发展就成了二人台改革的必然。二人台的改革,除了语言上、唱腔上的革新外,在题材上和剧情方面也应该进行大胆的尝试。这些年来,呼和浩特的二人台艺术家搞了许多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前些年演出的二人台歌剧《花开花落》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该剧在二人台音乐素材、表演风格、普通话道白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把二人台的地方俗文化与高雅艺术进行了成功的嫁接,从而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新时期二人台的领军人物应该是二人台知名艺人武利平。武利平出生于梨园之家。十六七岁便被选拔到县剧团当演员。武利平对二人台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加入了许多现代因素,还使二人台和小品相结合,更贴近生活。他主演的戏曲小品《打金钱》《走西口》《探病》《第十次约会》《路遇》《分粮》等受到了专家、同行与观众们的赞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都录像、录音向国内外播放。

他表演的二人台《摘花椒》,年参加华北三省二人台大奖赛获特等奖;年参加全国首届戏剧小品大赛获戏曲组第一名和优秀表演奖;他表演的小品《喜上喜》,年参加全国地方戏比赛、年参加全国“95重光杯”百优小品电视大赛均获优秀表演奖;他表演的《卖油》,年参加全国第二届戏剧小品大赛获优秀表演奖。

武利平还涉足影视剧,在电视剧《武则天》《水浒传》《英雄无泪》,以及电影《两厢情愿》《五月波洛》中分别担任重要角色。

年,武利平被自治区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年,被批准享受特殊津贴。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年,被中国文联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

我们有理由相信,二人台,这个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土生土长的地方戏,一定会走向全国!

●高培萱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