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侯和府谷山曲

中科爱心救助 http://nb.ifeng.com/a/20180427/6536099_0.shtml

府谷山曲

尤侯和/撰文并诵读

府谷山里人唱的小曲就叫府谷山曲。府谷县地处陕西省最北端——陕晋蒙的金三角地带。长城和黄河在这里交汇,黄土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交融,形成独具特色的府谷文化。

过去的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土地贫瘠,道路崎岖,交通不便,生活艰苦,劳动强度特别大。在经年累月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广大劳苦大众为了缓解艰苦生活带来忧愁,释放强大体力劳动带来的压力,他们不时吼上几嗓子,和着汗水排出体外,顿感轻松愉快。他们耕地要唱山曲,锄地要唱山曲,赶车要唱山曲,担水要唱山曲,放羊要唱山曲,打夯要唱山曲,拉船要唱山曲,喝酒要唱山曲,掏苦菜要唱山曲,纳鞋底要唱山曲,围磨子要唱山曲,遇到喜事要唱山曲,遇到忧愁要唱山曲,婚宴上要唱山曲,聚会时要唱山曲,他们自编自唱,随心所欲,即兴而歌,或高或低,或长或短,或紧或慢,或舒或缓,一事一歌,一歌一调,即编即唱,信马由缰。这种山曲,具有黄土地朴实无华的特点,是这里子民的精神食粮;具有生活的真实,是他们劳动生活的生动再现;具有山野风味,是劳动人民的感情宣泄。因此,把这片土地上的这种生活气息非常浓郁的原汁原味的小曲称之为府谷山曲。

府谷山曲,以府谷老百姓的生活为基础,以府谷地方语言为基调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府谷地域宽广,南北东西差异较大,不同的地域,山曲也各具特色。西部乡镇在长城以外距蒙古草原较近,在明朝前曾属蒙古管辖,蒙汉交往频繁,蒙古生活气息浓厚,这里的山曲多带着蒙古风味。比如这里的地名大昌汗(蒙语白色的沟)、敖包梁(是蒙古人的地理标志)。他们的山曲《敖包相会》甚为流行,广为传唱。南部乡镇山大沟深,较为封闭,沿河村镇多以黄河为题材,比如喊船号子,就具有粗犷、狂野的特点。其它大山深沟中则主要是以放羊、砍柴为素材,比如《二道圪梁》在这里就甚为流行:“上一道坡坡下上一道梁……”。当时出走走口外,东部乡镇和山西河曲隔河相望,与内蒙古地土相连,走西口成为常态。受蒙古文化和晋文化的双重影响,山曲的特点既高亢悠扬,又细腻婉转,内容丰富,情感充沛。比如《灯瓜瓜点灯半炕炕明,烧酒盅挖米不嫌哥哥穷》、《三十里的明沙二十里的水,五十里路上来眊妹妹你》等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府谷山曲的曲调特点是节奏简单、明快、丰富多变。比如碾场调,碾场人把要碾的糜杆子铺好,手牵牛缰,边转场边唱:“嗬噢号,嗨哎嗨”,就是一支山曲。比如,情歌《马里头挑马一搭手手高,人里头挑人就数哥哥好》。府谷山曲的语言特点是:乡土气息浓厚,歌词朴实无华,叙事清新简捷,比如喊船调:“你(nie)妈妈穿的一双大红鞋(hai)呀,嗬号嗨呀,踢了一个毽子股就飞起来呀,嗬号嗨呀。”比如打夯调:“再来上一家伙呀,嗬号嗨呀,家伙上摞家伙呀,嗬号嗨呀”。比如《摇山摆》:“大摇大摆大路上来,你把你那白圪脸脸调过来。”府谷山曲的演唱特点是:随编随唱,边走边唱,不计时间,不分场合,不分老少,不管男女,不必化妆,不必伴奏,即兴就唱。府谷山曲曲目众多,琳琅满目;著名的有《转山头》、《爬山调》、《咱二人为朋友往厚交》、《拉住你的袖子拽住你的手》、《野鹊鹊飞在圪针针地》、《娶不下老婆守不住家》、《耳听见哥哥唱将来》等等。

府谷山曲的艺术价值有待进一步探索。府谷山曲是府谷文化的活化石,它真实地记录了府谷在历史长河中的演进、演变过程,真实地反映了千百年来府谷人的生产生活,真实地描述了府谷人的感情色彩。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山曲所记录和反映的内容形式也各不相同。府谷山曲丰富多姿,异彩纷呈,是研究府谷、了解府谷的重要资料和途径。因此要把府谷山曲的研究整理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抓紧抓好,让这颗府谷文化的灿烂明珠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辉。府谷山曲有待传承发扬光大。府谷山曲是榆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大众化的娱乐形式,府谷人几乎人人都会唱山曲,只是多少不等,形式不同,场合不同。唱山曲是府谷人文化生活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山曲的海洋中又逐步孵化出了“府谷二人台”“府谷秧歌”等艺术形式。府谷山曲有省级代表传承人柴根(白狼)、市级传承人苏培峰、王忠义,县级传承人王彪、闫朵佳,他们为府谷山曲的发展壮大不断探索,做出了有益可喜的成绩。

在这个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府谷山曲作为府谷文化大地上培植、生长起来的艺术奇葩,在继承、保护和发展的征途上一定会开得更加璀璨夺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