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民歌是各民族最具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文化符号之一。瑰丽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内蒙古民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了解各民族社会、思想、生活、民俗、艺术的一个窗口,也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纽带。内蒙古丰富的民歌资源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它的保护离不开多方面的尝试和探索。“内蒙古民歌大会”活动是继年“全区民歌展演”后的第二次全区性民歌艺术类展演活动。本次活动将传统民歌、新民歌和中国梦主题民歌进行共同演绎,不仅展现了多元的内蒙古民歌文化,也充分展示了传承与创新的民歌文化使命。新民歌《赞歌》演唱:齐峰民歌《鸿雁》演唱:呼斯楞作为一次全景式表现内蒙古各民族民歌艺术的展演活动,本次民歌大会将以独特的风格和新锐的视角,让观众感受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既有唱遍大江南北、风靡全球的乌拉特民歌《鸿雁》、鄂尔多斯短调民歌《森吉德玛》,也有蒙古族古典宫廷音乐的代表,博大恢宏的多声部民歌锡林郭勒盟潮尔道《孔雀》、阿拉善盟长调民歌《金色圣山》、巴尔虎长调民歌《巴尔虎千里驹》,还有经典漫瀚调曲目《大河畔上栽柳树》《双山粱》、爬山调《西口情歌》、二人台《墙头上跑马》《大黑牛》《永远的二人台》和新民歌《远方的思念》《歌儿献给伟大的党》等不同地域、不同风格、不同种类、不同题材的民歌,再现了内蒙古民歌艺术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潮尔道《孔雀》表演:布和巴雅尔、吉·苏乙拉图等纵观本次展演,可以感受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歌文化愈变愈丰富,各民族民歌更趋多样性和多元化发展,并得到了不断地创新和传承。近年来,“中国风”音乐越来越受大众追捧,一批音乐人不断探索尝试让传统民歌与现代音乐相结合,为民歌歌曲后续创作“注入灵魂”。同样,本次民歌大会打破了以往的民歌展演形式,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首先,表演的新形式。不仅有知名歌手齐峰、呼斯楞、乌兰图雅、傲日其愣、哈林等,也有青年新秀娜日莎、呼思楞等,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苏乙拉图等优秀民歌艺术家同台联袂献唱,突破以往的专业歌手和民间艺人界限分明的表演形式,扩大了民歌艺术的魅力。其次,民歌的新呈现。有原汁原味的传统民歌,如,科尔沁短调民歌《云登哥哥》、漫瀚调曲目《大河畔上栽柳树》,也有重新改编创作的新民歌《初恋的那片草原》《再举金杯》,还有原创的民族音乐,如“陶布秀儿赞”等。在新时代背景下,老歌新唱、老曲新编,民歌串烧等形式,传统民歌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并在传统和创新相互结合中,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得以薪火相传。最后,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展演期间,以现场直播、短视频录制、专题访谈等形式,联合各级电台、电视台、网络传播平台、平面媒体等,分阶段、多视角、多维度记录和展示活动全过程,不仅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了本次内蒙古民歌大会实况,更使民歌文化知识得到了一定普及。科尔沁民歌《天上的风》演唱:傲日其愣新民歌《草原的深秋》演唱:娜日莎“内蒙古民歌大会”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营养补给,也是对内蒙古民歌的传承与创新的尝试,更是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因此,本次内蒙古民歌大会的意义不仅在于本次民歌展演自身的创新发展,也是对内蒙古民歌艺术的传承发展现状的一次梳理和反思,更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新尝试和新探索。可见,这次民歌大会在传承经典,传唱新时代中有力推动了内蒙古民间音乐艺术的繁荣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