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时听奶奶讲走西口的事;少年时听羊倌唱走西口的歌;青年时听走西口的戏,读走西口的书,唱走西口的歌;中年后认识走西口的人们,交走西口的朋友,由感而发思考一些走西口的问题,对走西口有了一些新认识和感悟。现编走西口组歌如下:
“走西口”是一曲背井离乡的歌。这是一场走西口的独幕哑剧。这是一曲凄凉的、把心酸和泪水吞咽在肚里的歌。寒冬腊月的一天,西北风打着尖利的哨子,残月无精打彩地打着盹儿,星星眨着疲劳的眼睛。在公鸡的报晓声中,随着几声犬吠,一个目光呆滞、衣衫褴褛的中年男子,拉着一根打狗棍,步履蹒跚地走出了村庄。没有爹娘,没有姊妹,没有妻室儿女,没有任何牵挂,更没有人为他送行,只有大黄狗在村口为他愤愤地鸣着不平。光棍的他生活窘迫、饱受煎熬。因得不到堂侄婚宴上应受的礼遇,受不了族人的羞辱,在愤懑之中,他怀着绝望的心情,满腹的愁怅,悄悄地离开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朝着北方,漫无目的地踏上了谋生的路,消失在了黑暗之中。
“走西口”是一曲悲欢离合的歌。这是一曲走西口的二人台双人剧。正月的“破五”刚过,东方露出了晨曦,太阳还没有出山。一座苍凉的院落,几间破烂不堪的土坯房。大门口,刚刚过门儿头扎着红头绳的新媳妇和头扎着白毛巾的新郎官依依不舍。小两口手拉着手泪水像断线的珍珠直往下淌。新媳妇对新郎是千叮咛万嘱咐:哥哥,你路上一定要小心,小心小绺扒了你的银元;小心响马[1]抢了你的盘缠;住店睡觉时要紧靠墙,小心贼风凉了你的后背心……。可怜的小妹妹饱含深情,吩咐了一次又一次,哭了一回又一回。哥哥他不断地点着头,为妹妹擦着泪。哥哥对妹妹也是情意绵绵:妹妹你别再哭了,再哭哭坏你那对毛眼眼,哥哥可心疼得受不了。妹妹你放心吧,河套那头有的是莜面和山药蛋,我到那里肯定能够吃饱饭,西垴包[2]那里有钱赚,咱们的日子一年会比一年好。天黑前你就把咱那院门关,小心野狗进了院。你自己也要多保重,我会托人把书信捎。哥哥他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三步一回头,五步一招手,身背着干粮袋,向着前方,向着北方,向着西口走去。
“走西口”是一曲开拓创业的歌。这是一部走西口的小合唱。正月刚过,“阳婆”已经出山,哥哥和弟弟就相跟着走出了村口。爹妈、媳妇、孩子都来送行。身穿羊皮袄、手拿早烟锅的爹爹一个劲地给儿子鼓劲:口外的人比口里还厚道,口外的茶饭比口里的好;莜面山药蛋管饱吃,过时过节还有那手抓羊肉大碗酒;娃娃你们大胆地往前走,口外是一个好地方,那里有咱们的亲友,有老乡,他们会关照你的。家里的事儿你们放心,天大的事我顶着。媳妇们叮嘱着自己的男人:去那里不要挂念家,只需好好把钱赚,可不要当了那陈世美,到时你回来把俺接。兄弟俩也在嘱咐着自己的媳妇:“山药蛋开花结蛋蛋,妹妹你是哥哥心里的花瓣瓣。”妹妹你不要胡猜想,咱俩的恩爱比天高、比海深。“三年一算帐,回家眊一眊妹。狗旦聪明伶利要上学,咱娘身体不好你要多照顾,我走后咱家里的重担就落在你肩上!”“大豆豆开花点点白,不走到包头我不回来。我们到口外闯一闯,不信咱就发不了财,不信咱就翻不了身。”哥哥和弟弟牵着小毛驴,向亲人们招招手,坚定地朝着北方,向着西口走去。
“走西口”是一曲改革开放的歌。这是一部走西口的大合唱。早春二月,太阳已升得老高。村口站满了走西口和送行的人,马车上放满了铺盖卷、干粮和工具。走西口回来的老者不住地给出门的年轻人打着气、壮着胆:河套是海海漫漫的米粮川,那里不愁吃和穿。河套的荒地随便开、土默川的牛羊遍地跑,口外从来不会闹年馑。口外的银钱很好挣,口外的银子全拿簸箕撮:百灵庙[3]可以贩皮草,西脑包缺少粉坊豆腐坊,昆都仑没有油坊和醋坊,杭锦旗可以把酒酿,头脑灵活、识文断字的后生还能在“大盛魁”[4]“住地方”[5]娃娃们尽管放心地去!爹爹在叮嘱着儿子:出门在外要学本事,服侍掌柜要有眼色,做在人前吃在人后,挨拐吃苦就是福。娘也在吩咐着儿子:银钱东西保管好,小心遇上那“忽拉盖”[6]。媳妇们在悄悄地不住告诫着自己的男人:哥哥你不要抽洋烟,哥哥你不要逛窑姐,钱攒多了再回来,买房置地给娃问媳妇。男人也在低低向媳妇作保证、表忠诚:妹妹你耐心地等着我,我回来给你带那口外的油油和粉粉,抹抹你那脸蛋蛋,你再给俺生个胖娃娃,咱俩的日子美滋滋。
走西口的车把式早已按捺不住了,吆喝一声:“时候不早了,赶紧起身吧。”“噢。”大伙好像突然醒来似的,停止了交谈、松开了紧拉的手。人群中不知哪个小伙子点燃了鞭炮,随着鞭炮声和人们的欢呼声,车把式甩响了清脆的鞭声。走西口的年轻人和村里送行的亲人微笑着,相互招手致意。
随着那飞扬的马鞭、飞奔的骏马、飞舞的尘土,后生们的心早已飞去了西口……
作者:马春生
注释:
[1]响马:西口俗语,土匪的意思。
[2]西垴包:包头地名,晋商最早在包头落脚的地方,在现在的包头市东河区。
[3]百灵庙:原西口重镇和草原重要召庙,现达尔汉茂明王联合旗政府所在地。
[4]大盛魁:清初中国北方最大的商行,山西太谷商人王相卿和祁县的史大学、张杰所创建。总号原来在乌里雅苏台,后迁至归化城,即现在的呼和浩特市。该商号主要经营的商品包括茶叶、烟草、绸缎、糖、铁器、蒙古靴子、木碗、药材、牲畜、皮毛等。大盛魁极盛时有员工多人、骆驼2万匹,是对蒙贸易的最大商号,几乎垄断了蒙古牧区市场,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市场活跃、牧民生活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5]住地方:晋商俗语,到买卖上当伙计,即现在打工的意思。
[6]忽拉盖:原蒙古语“土匪”的意思,后来演绎为西口俗语:小偷或骗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