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奉命调府谷黄河大桥站岗,坐着榆林地区运输公司开往府谷的班车,早上天麻麻亮就上车出发,晚上天黑了才到达府谷县城,公里的路程走了整整一天。榆林至府谷是一条山区公路,翻山过河,道路崎岖,土石路面,晴通雨阻,路况很差,一路上一团黄尘笼罩着汽车,不见首尾。老式解放牌大轿车密封很差,把坐车的人打扮得灰头土脸,象出土文物一般,大伙脸上身上、鼻孔耳朵全是黄土。我的背包在车顶的行李架上,更是落满了黄土。
记得车在神木县的高家堡车站吃了一顿午饭,一个玉米馍加一碗粉荡,三角五分钱。那时我一个月津贴七元,每月要存五元,一次吃掉三角五分觉得很贵。
高家堡镇在陕北很有名气,它位于秃尾河东岸,建于年,原为夯筑土城,后用砖包砌城墙,二水绕城,四山环护,风物灵秀。古城呈长方形,东西南三门各建有瓮城、箭楼,环城女儿墙整饬,马面突出,垛口齿列,僚望孔分布。城内石板铺街,十字街与棋盘巷沟连,字号林立垂柳掩映,四合院飞檐踞兽,廊腰缦回,所用砖石木雕绘极为工巧别制,它是长城沿线三十六营之首,仍兵防要塞,商贸重镇。高家堡城内古建筑古朴典雅,古城墙包砌威严,具有独特的明代建筑风格,蔚为壮观。
陕北的冬天很冷坐车的乘客不断地跺脚,用以趋赶寒意。高家堡吃过饭后,汽车驶出高家堡车站,继续向府谷县进发。我因为受到军人优先的待遇,坐在一排一号,清楚的看到驾驶员师傅在山中驾行,方向盘不断地转动着,上山下山,拐弯爬坡,路边就是万丈深渊,一路上处于紧张状态。天黑了汽车驶进了府谷县汽车站,下车后我简单地弹了下身上背包上的尘土,背起背包刚出站,桥头班的战友就来到了面前,大家握手、敬礼、问好后,他们就抢过了我的背包,领着我向驻地走去。冬天的府谷县城稀有行人,几盏路灯散发出微弱的光亮,不时有几声狗吠传来,更显得街道的冷清。一会儿就到了驻地营房,战友们已经准备好了洗脸水,洗完就开饭了。本来开饭时间已过,但同志们为了等我,推迟了晚饭时间。
一天的车马劳顿,虽然不觉得太累,但还是觉得饿了。我狼吞虎咽地吃了三大碗炸酱面。班里为了欢迎我专门把晚上的食谱改了。本来是吃粗粮,钢丝面,改成了炸酱面,也算是一顿欢迎歺。我吃很香,很饱。从接站、准备洗脸水、调换食谱这些小事中,可以看到战友之情,这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是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这顿饭后我就正式成了二班的一员了。
黄河大桥上站岗,主要任务就是保卫大桥的安全,保证交通运输畅行无阻。防止敌人破坏,监管桥上通行的车辆,限制高速行驶,不准行人及车辆在桥上停留。桥头设一座砖木结构的岗楼,供哨兵遮风避雨,正常天气不准哨兵进岗楼,要求持枪站在岗楼外面,并视情在桥上不间断的流动。山西那边也有一个班守护着。双方逢年过节还互相慰问,拜访座谈,互相交流,互通情报。友邻部队关系处理得很好。岗哨每班一人,白天一小时一换,晚上两小时一换。哨兵荷枪实弹,严阵以待。白天车辆行人不断,十分热闹,晚上车辆稍少一点,行人更少。
我第一次手持钢枪站在哨位上,望着雄伟的黄河大桥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握好手中枪,站好每班岗,保卫好黄河大桥,保卫好祖国。这也是我离开连队前指导员找我谈话提出的要求。当我站在哨位上耳边仿佛响起了《保卫黄河》的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核心地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源泉所系,。
千百年来,九曲黄河奔腾不息,以百折不饶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这首《保卫黄河》唱岀了中华儿女的豪迈气概。也是我第一次站在黄河大桥上,面对黄河的真实写照。
临近春节前,地方各路人马不断来慰问驻军,在我们营房前的蓝球场上,经常演出慰问节目。都是土生土长的府谷人唱的二人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