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文化底蕴,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文化。我认为全世界能把“文化”说清楚的人没有几个,我个人对“文化”的理解也是有限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既可以用于个人,比如说一个人的文化如何,也可以用于地域,形成地域文化。
所谓的地域文化,是指在某一个特定区域内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体现。陕西文化就属于地域文化。陕西的文化底蕴是否深厚,我们得用事实来说话。
从历史的角度看,陕西是从有人类以来历史文化最完整的区域,形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陕西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万年以前,就有人类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蓝田的上陈遗址是东北亚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
而26万年以前,生活在陕西渭南地区的大荔人,是中国人直系祖先的起源,这一发现直接打破了现代人类的祖先全部来自非洲的认知。
而中国的农耕文化,也是诞生在陕西这块土地上。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母、炎帝和黄帝的远祖华胥氏就生活在今天的陕西蓝田一带,他们创造了中国的农耕文化。从华胥到华夏,从华夏到中华,形成了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多年前,生活在陕西关中西部姬水流域的黄帝部落和生活在姜水流域的炎帝部落,在不断的冲突中逐渐融合,形成了今天汉族的先民主体----华夏族。也开启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
位于陕西榆林神木市高家堡的石峁遗址,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规模最大的城市遗址。从目前的的考古发现来判断,这里可能是夏代早期我国北方的中心。还有西安附近的太平遗址,随着考古的进一步发掘,足以证明此处是夏代的一处城市遗址。
石峁遗址陕西的宝鸡地区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周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石,经过后世几千年的弘扬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其所包含的各种典章制度、礼乐制度和思想道德规范,对周以后近三千年的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们今天所称的汉族、汉语、汉字等都源于历史上一个强大的王朝---汉朝。而这个汉朝的国号是源自于陕西的汉中。
陕西也是汉唐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强盛的时期,就是汉唐时期,而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就在陕西关中。
历史上有14个王朝创建于陕西,13个王朝定都于陕西西安。正是这种几千年的中心地位,使得陕西的文化底蕴更为丰富。
陕西关中地区被称为“东方帝王谷”,有数不清的历代帝王在这里埋葬,至今有迹可考的有72座王陵,多于埃及帝王谷。形成了独特的“皇陵文化”。
起源于陕西的秦腔,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秦腔对我国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促使了梆子腔的形成,并成为梆子腔剧种的始祖,也被称为“百戏之祖”。
陕西的曲艺文化不仅仅只有秦腔,还有陕北二人台、陕北民歌、道情、秧歌、陕南山歌、关中曲子、眉户、线腔、玄板腔、老腔等丰富的曲艺形式,这也是陕西多元文化的一种体现。
陕西也是我国宗教文化最丰富的地区,佛教八大宗中的六大宗派祖庭都在陕西。佛教的许多经典都是在陕西被翻译成汉文而流行汉地。第一本《金刚经》就是由高僧鸠摩罗什在陕西西安的草堂寺译出。
陕西也是道教的发祥地,老子曾讲经于陕西周至楼观台,而庄子著书于陕西乾县庄子塬。尹喜创立了道教的楼观派;而王重阳在陕西终南山开创了道教全真道,而全真道的龙门派又诞生于陕西宝鸡龙门洞,全真道华山派由广宁子郝大通所创。
陕西也是基督教最早传入中国的地区,收藏于陕西碑林博物馆的世界四大碑刻之一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完整地记录了这一历史事件。
陕西商业文化的历史也非常悠久,中国明清时期十大商帮之首就是陕西商帮。这些商人不但赚回大量的银子,在家乡大兴土木建造了大量的豪宅大院,还把陕西的地域文化带到了全国各地。他们不但在各地营建了众多的华丽精美商业会馆,还创造了许多影响后世的商业品牌,比如茅台酒等。
陕西还有丰富的饮食文化,悠久的历史和不同的地域特色造就了陕西的饮食多样化,陕北是我国主要的杂粮产区之一,因而形成了以杂粮为特色的饮食特色;关中的主粮是小麦,则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面食文化;而位于秦岭山区的陕南的饮食特点则是以山珍闻名。
对于学问而言,陕西并不是荒漠之地,历史上儒家的著名理学学派“关学”就是由北宋学者张载所创立。因张载先生是关中人,故称“关学”。张载世称“横渠先生”,他的“横渠四句”被后世所传颂。历史上“关学”的代表人物有申颜、侯可、张载、吕大钧兄弟、李复、种师道、杨奂、吕柟、马理,冯从吾、李二曲、贺瑞麟、刘古愚、牛兆濂(蓝川先生)等。
陕西人尚武,因此武术文化也盛行。中华武术红拳起源于关中,发扬于陕西。红拳影响深远,宋太祖赵匡胤曾在华山跟随陈坛老祖习得红拳,并自创“太祖红”;明代戚继光把红拳的技法作为训练士兵的必修科目;明末王闯李自成也是红拳高手,今天的“闯王拳”就是红拳的一种。民国时期,红拳也是军队中不可缺少的训练拳法。
陕西延安是众所周知的革命圣地,老一辈的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养了延安精神。延安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因此形成了陕西特色的红色文化。
陕西还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陕北的剪纸、凤翔彩绘泥塑、陕西皮影、陕西面花、户县农民画、凤翔木版年画、陕西八大怪等等,以及流行于陕西各地的“社火”和锣鼓表演。无不体现着陕西独特的民俗风情。
文化的发展,自然离不开文字的发展,陕西白水人仓颉创造了文字;秦朝的陕西渭南人程邈又发明了秦隶;西汉时期陕西人陈遵创造了“芝英篆”;东汉的陕西人曹喜创造了垂露篆”。历史上众多的书法大家都来自陕西,无论是东汉的杜操还是曹魏时期的韦诞;或是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北宋的薛绍彭、近代的于右任,他们都是陕西书法文化的代表。
陕西同时也拥有丰富的青铜文化和碑刻文化。陕西出土的青铜器无论是从数量还精品来说,都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多的地区。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克鼎、大盂鼎、毛公鼎、利簋等等都是出自陕西。
西安的碑林博物馆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创建于公元年。这里收藏着余件从汉代到清代以来发现出土于陕西各地的各种碑刻、墓志以及石刻。是我国独树一帜的艺术博物馆。著名的“昭陵六骏”中的四骏以及世界四大碑刻之一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就收藏在这里。
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一座陕西历史博物馆,足以说明陕西的历史文化底蕴。
陕西是我国的文学重镇,在新中国的文学长廊中,陕西文学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陕西文学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时代精神和现实主义传统。
陕西之所以在文学领域取得如此重要的地位,这就要得益于那些创作出大量高水平、高质量以及产生巨大影响作品的陕西本土文学工作者。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几乎引领者当时文坛的潮流。
正是在陕西这种历史文化的滋养和熏陶下,现代的陕西文坛作家才在中国文坛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力,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柳青、京夫、高建群、程海等,他们创作的文学作品也是脍炙人口,其中《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废都》、《创业史》、《最后一个匈奴》、《八里情仇》、《热爱命运》等深受读者喜爱。陕西文学作家创造了一个火热的文学现象,被称为“陕军东征”。
陕西的影视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影视圈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西安电影制片厂在全国的电影制片单位中,是第一个在国际A级电影界获得最高奖项的单位,获国际奖项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影片出口量全国第一。西影厂为观众创作了大量的精品电影,比如《红高粱》、《霸王别姬》、《图雅的婚事》、《老井》、《美丽的大脚》、《大话西游》系列等等。
近些年来,陕西的电视剧也大放异彩,先后推出了《大秦帝国》系列、《那年花开月正圆》、《装台》等剧,深受追捧,陕西籍演员们的精彩演出,也深深征服了观众的心。以至于陕西方言在全国都变得流行。
从古至今,陕西文化一脉相承,三秦的土地滋养着三秦的文化,三秦的文化熏陶着三秦的人民。陕西文化底蕴深厚,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