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里出发讲好张家口故事2022张家

  张家口新闻网讯:为来张采访报道的非注册媒体记者提供符合奥运会主办城市规定的、符合国际惯例的服务,帮助其更好地开展新闻报道,这是组建张家口媒体接待站的初衷,更是使命责任。

  从2月1日接待站正式投入运行,迎来首批记者,到2月20日圆满完成接待任务,送别记者返程,这20天中,张家口媒体接待站全面贯彻了“新闻+服务、新闻+文化、新闻+科技、新闻+形象”四大理念,在保障好非注册媒体记者食宿及工作需求的同时,积极组织集体采访活动及特色文化活动,讲好中国故事、河北故事、张家口故事,全面展示冬奥之城张家口的独特魅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说时效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那么位于接待站二楼的媒体公共工作区就是记者的“主战场”。为保障服务记者工作,工作区设有一面36平方米的LED大屏,可实时提供冬奥会比赛相关信息。提供5G技术服务并实现WIFI网络全覆盖,可供名记者同时在此工作。此外,每台工作电脑上都存储有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资料素材余条,包括文档余个、图片余张、视频余条,方便记者查阅使用。新华社记者张卓阳坦言,第一次看到如此专业的办公区时,感觉非常震撼。

  在20天的时间里,如何让非注册记者更好地认识张家口、了解张家口、从而讲好张家口故事?答案是组织记者到各县区开展集中采访。我市围绕冬奥筹办、人文历史、地方文化、自然景观、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等方面,梳理了24条市级精品采访线,在媒体记者抵张报到前,通过“预约小程序”获知媒体记者的采访预约情况及个性化的采访需求,经过梳理汇总,每日推出2至3条精品采访路线供选择,让记者感觉到“备料”充足,“有料”可采,采访“解渴”,同时,各采访线也会设置不同的体验环节,让记者们在采访中有更多收获。湖南日报记者周倜在参加经开区“冰之梦”采访时,在教练的指导下参与到滑冰体验活动,这让以前很少接触冰雪的她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冰雪运动给我市带来的变化。“工作人员会提前一天将采访线计划、基础新闻素材等信息发至记者工作群,方便记者在采访前‘做足功课’,这得到了记者们的一致好评。”接待站副指挥长、综合协调办公室主任孙庆忠介绍。

  “为媒体记者提供抵离接驳、外出采访等用车需求是交通领域的主要任务。”交通保障组副组长董建军告诉记者,媒体接待站的交通保障车辆共有33辆,配备了39位驾驶员,车辆调度人员24小时待命,驾驶员轮流值班。车辆在出车之前和收车之后,都会进行集体消杀,每辆车在完成一个运输单元任务后要进行单独消杀。考虑到我市较易出现降雪,每辆车上还特别配置了防滑链。“外出采访配备有引导车,行驶在媒体保障车前方,路线都是前期规划的,这样能更加顺利地到达采访点,节省时间,保证安全。”

  接待站里什么最吸引人?记者们会告诉你———非遗展示和民俗演出。从2月2日大年初二开始,在张家口媒体接待站二楼,蔚县剪纸、面塑技艺打造的冰墩墩和雪容融、虎年味道的北马布老虎、寓意吉祥如意的中国结编织等29项非遗展示,为非注册记者们营造了浓浓的中国年和冬奥会的氛围。在新闻发布厅,每晚都有各县区精心编排的文艺演出,让驻扎在这里的各地媒体记者感受到张家口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看到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江苏电视台记者范思成顿觉时间紧张:“不仅是和冬奥密切相连的冰雪,还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参观、采访张家口的文化遗址和标志性地点,去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

  “老师,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您好,如果您需要帮助请联系我。”路线指引、秩序维护、接受咨询、保障服务,身穿蓝白相间服装的志愿者们以饱满的热情、标准的服务、优良的作风,为中外媒体提供热情服务,传递“张家口温度”。农民日报记者李杰对志愿者提供的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段时间志愿者们都辛苦了,为媒体记者们提供了高质量服务,感谢他们的付出,也感谢接待站的贴心保障。”(记者郝大钊)

  非注册媒体记者说

  北京年冬奥会期间,来自国内外的媒体记者们齐聚张家口媒体接待站。在2月1日至2月20日20天的时间里,他们奔波在全市19个县区,集中采访全市冰雪普及、生态建设、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历史遗存、非遗传承等多个领域,通过一篇篇稿件、一组组图片、一个个视频面向国内外受众全方位、多角度、生动系统展现了冬奥会筹办举办以来,张家口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用手中的笔描绘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美好画卷,用相机、摄像机镜头记录下一个又一个令人感动的精彩瞬间。与此同时,他们也把自己职业生涯中难忘的记忆留在这里,把对张家口这座冬奥城市的美好印象带回到自己的家乡,带给更多的人。

  冰雪普及

  康保的气膜体育馆丝毫不逊色于大城市的气膜体育场馆。看到孩子们参与冰雪运动时高涨的热情,我相信,这样现代化的体育设施必将为康保今后冰雪运动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经济日报记者刘蓉

  冰之梦、流平寺冰雪乐园、库伦淖尔……张家口的冰雪乐园多,来滑雪玩冰的人更多。借力冬奥会,张家口响应“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不断增加冬季旅游产品供给、打造冰雪运动品牌,多举措打造零度以下经济,让“冷资源”发挥“热效应”。

  ———湖南日报记者周倜

  生态建设

  这是我第一次来张家口,通过这些天的采访,这座城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难忘的是这里的蓝天白云,让人心旷神怡。

  ———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周柳青

  在参观了怀来湿地博物馆后,可以感受到夏季的怀来该有多美。以后,我还会再来张家口,用镜头将更美的怀来记录下来,传播出去。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李斌

  在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聆听了遗鸥生活习性、分布区域等知识的讲解,以及救助遗鸥、袍子等野生动物的故事,让我感觉到保护生态的理念已经深深扎根在张家口人的心中。

  ———中国吉林网记者殷维

  绿色发展

  张家口的风能、光能资源丰富,经过良好的开发利用,已经实现了从传统的重工业城市向清洁能源示范城市的转变,希望以后能够更好地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为国家调整能源结构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

  ———环球时报记者张卉

  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来张家口采访,绿色能源利用让我印象深刻。我的家乡福建发展的后劲在哪里?绿色能源利用是一个重点。我将把所看到的、采访到的内容带回我的家乡,希望对家乡的发展起到一个助推作用。

  ———福建泉州广播电视台记者王勇前

  乡村振兴

  我对农业农村方面非常   ———江西信息日报记者王祺

  通过一天的采访,能够真切感受到冬奥会对尚义县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带来的拉动作用,以及该县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取得的各项成绩,我要给尚义的发展成绩单点赞。

  ———中国妇女报记者周志飞

  历史遗存

  百年前,京张铁路的修建向世人证明了中国有能力自主修建铁路,见证了中国铁路从无到有的历史蜕变。工业文化主题公园像是一个时空隧道,从历史穿越到现代,伴随着冬奥会的举办、京张铁路的飞速发展更让我们体会到祖国正在强起来。

  ———北京日报记者丰家卫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张家口采访。来之前,对张家口的文化并不很了解。但在参观了蔚县博物馆后,对张家口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博物馆中藏品丰富,近距离观赏这些国宝级的展品,感觉特别棒。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梁立维

  非遗传承

  在看康保二人台的时候,一下子就想到了家乡的二人转,亲切、感动。作为媒体人,我一定把张家口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带到更广阔的区域,带给更多的人。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记者邓晓航

  世界剪纸看中国,中国剪纸看蔚县。在蔚县,我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剪纸,也有机会第一次亲身体验剪纸过程,不仅领略到剪纸文化的魅力,还感受到剪纸作品背后凝聚着的辛勤付出。我会通过镜头让更多人认识蔚县剪纸。

  ———新疆广播电视台记者哈米提·阿布都热黑

  打树花原本就是在元宵节期间举办的民间社火活动,绚烂夺目的打树花映照在寒冷的夜空,仿佛是一种特殊的“烟花”,绽放的瞬间,打动人心,十分震撼。自己在蔚县度过了一个很有仪式感的元宵节。

  ———中国日报记者许琳

  亢春宁整理

  数说

  媒体接待站

  记者接待:

  冬奥会赛事期间,张家口媒体接待站共为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法新社、中外新闻社等80多家境内外媒体、多名记者提供了精准、专业、全程的服务保障。

  整理素材:

  梳理完成素材库资料余条,精细打磨余条文档、余张图片、分钟视频等精品素材,将近G的素材库共享到媒体公共工作区。

  采访线路:

  精心打造“古城宣化塞外明珠”“牵手冰雪喜迎冬奥”“千古文明涿鹿积淀”“鸡鸣官厅葡萄美酒”等24条精品采访线路,采访全市19个县区冰雪产业发展、“首都两区”建设、历史文化遗迹留存、非遗传承等亮点内容。

  媒体发稿:

  冬奥会赛时,来张采访的媒体记者共刊发报道余篇(条),全方位、多角度向全世界展示了冬奥之城张家口的独特魅力。

  文化展演:

  张家口媒体接待站共举办场特色文艺演出和推介展示活动,全面展现张家口地方特色文化和冰雪产业发展亮点成效。

 亢春宁整理

  暖心记忆

  接待站里的难忘时光

  记者亢春宁

  冬奥会期间,来自国内外的媒体记者齐聚张家口,短短数日,张家口媒体接待站工作人员温馨周到的服务,让记者们在张家口度过了一段美好难忘的时光,接待站也成为记者们的第二个“家”。

  2月6日是吉林广播电视台首席记者张岩的生日。接待站特意为张岩安排了生日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河北总站负责人钱江向张岩送去诚挚的生日祝福,并将自己珍藏的“飞扬”火炬带到现场,让在场所有媒体记者一同感受冬奥会火炬的魅力。张岩说:“能够来到张家口,参与冬奥盛会的报道必将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之一。我将永远珍藏这份记忆,珍藏这份美好,感谢热情的张家口人,感谢全国各地的媒体同仁们。”

  2月10日,安徽新媒体集团记者徐慧冬也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当天,徐慧冬不仅收到鲜花和生日蛋糕,在晚间文化展演环节,现场工作人员还一起为她庆生。在她的   照片:耿俊马佳琦陈飞

                                [责任编辑:李雅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