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曲赏析北派笛子演奏风格的特色听冯

提示:点击↑上方"笛箫网"   笛子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乐器,距今已有八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器乐门类。笛子声音优美,雅俗共赏,结构巧妙,携带方便,深受古今中外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特别是登上独奏舞台后,笛子演奏更是得到了长足发展,笛子的普及也得到了空前的繁荣。无论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都很喜欢《喜相逢》这首笛子独奏曲。我们就从北派风格说起,通过《喜相逢》这首经典之作来对北派笛子的演奏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北派竹笛大师们用它们的热情创作,演奏了大量风格鲜明,极具特色的笛子音乐作品。当然随着区域的发展,北派与南派的曲风界线、分歧正在逐渐消失。北派笛子影响力最大的两位演奏家是冯子存先生和刘管乐先生。冯子存出身于民间,其在50年代取材自二人台音乐,所作的乐曲《喜相逢》被认为是中国现代笛子独奏曲的里程碑作品。其中运用大量的花舌、剁音使整个音乐除了欢乐的气氛之外,更展现了超强的音乐力度,这种力度的展现,在冯子存先生另一首曲子《五梆子》中更是表现无遗,他也因此获得“吹破天”的称号。

  北派笛子是我国近代竹笛音乐发展中一个重要风格流派。其演奏时主要使用音域较高,音色较高亢的梆笛,重视运用吐音、滑音、剁音、花舌等技巧,取材于北方的戏曲及民间器乐,如:梆子戏、二人台、河北吹歌等表现出北方民风的粗犷、热情、明亮、刚劲。

  北派笛子的音色高亢、雄浑,如大雁行空;音质刚劲有力,棱角硬朗,干净利索。演奏时讲究厚重、沉穆、气沉丹田。犹如硬气功,北派以平直、无波动的声音为主。北派脱胎于二人转、河北梆子等地方戏曲。因此模拟唱腔,紧扣节奏,情节穿越,趣味横生为其主要特点,北方根植于中原文化的土壤,刚劲、粗犷、厚重,饱含着华夏传统文化的神韵。

  《喜相逢》是中国笛子名曲,也是北派代表曲目,是由冯子存先生与方堃先生在传统曲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乐曲通过夸张的演奏技法,表现了情人惜别、重逢、返家、团聚的情景。该曲音乐形象生动,具有浓厚的北方乡土气息,它一亮相就受到了大众的喜欢,从五十年代公演至今长盛不衰,风靡海内外。已成为笛子比赛、音乐会常用曲目,是检验专业演奏者北派功力的试金石。然而,要想准确地演奏好《喜相逢》这首曲目,却并非易事,到底怎样才能把笛子名曲《喜相逢》演奏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才能正确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正确把握曲目的风格特点,演绎名曲的风采。

  冯子存,著名笛子大师,北派开宗立派的奠基者,人送绰号“吹破天”。他为笛子演奏艺术的发展普及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他最大的贡献是首次以独奏的形式把笛子搬上舞台,完成了笛子从伴奏乐器向独奏乐器的蜕变升华。冯子存幼小学艺,少年扬名,常年奔波于张北、万县、康宝等地,长期在民间参加文艺活动,饱受张宣民歌、山西梆子、二人台等民间音乐及戏曲熏陶,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结合乐曲需要和自身的演奏经验,开发使用了许多笛子演奏技巧。他的气、舌、指、唇各方面功力深厚,技术全面,运用自如。他气功充盈,有穿云裂石之力,一般的笛子到了他的手里往往能被他吹高几十个音分,甚至是一个小二度,他还有顶风吹笛的独门绝技。开发“气冲”音,丰富了舌、指技巧。舌功有长、短、稀、密、软、硬之分。指功有滑、抹、揉、压、单剁、连剁、软硬剁、飞指等。他使用技巧的能力已达到炉火纯青的高度,不仅使他的演奏艺术日臻完善,也为他的艺术创作夯实了基础。

  笛子名曲《喜相逢》是笛子大师冯子存先生的代表曲目,公演于年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观摩汇演大会。音乐素材来源于山西梆子和二人台戏曲音乐,常常作为戏曲过场音乐使用。用慢速演奏时适宜表达动情感伤依依惜别的场面,用快速演奏时表达喜庆热闹亲人团聚等场面。乐曲《喜相逢》共分四段:第一段为情人惜别;第二段为久别重逢;第三段为欢快返家;第四段为全家欢聚。该曲是一首典型的民间变奏曲式,是一个乐段的结构变化与反复。

  这首乐曲第一段表达的是情人惜别,慢速,把对情人的那种无奈、担忧、哀怨、挣扎的表情特征体现地淋漓尽致。前几小节长度相当,对称均衡,通过改变骨干音在节拍中强弱位置打破了平衡,给乐句带来了逐渐的变化,给人一种不稳定感,从乐句的变化中感受到了一种分别即将来临,大幅度滑音辅以宽震幅度的腹震音,表现出了情人略带哽咽的哭诉。用音响变化的演奏方式,把一种恰似人们听到了不可改变的坏消息之后,那种发自内心深处低沉、突然性的哭声,无论长度还是音调变化都不太大,形成了一种暂短的稳定性,仿佛痛哭之后慢慢平复,抗争的无奈接受。前段重点使用了滑音、抹音、长音、花舌、长音颤指、剁音的演奏方法,充分表达出了情人间那种难分难舍的感情和分别时的决心。

  第二段久别重逢与前段保持了相当的一致。速度加快,乐句与前段有所不同。节奏的变化,装饰音被省略,用硬单吐演奏,使音乐开始变的紧凑积极。人物情绪也慢慢地发生了改变,女主人公带着喜悦的心情不辞万里从远方来看望对方的激动心情,久别重逢时的心理特征给予了展示。

  第三段快乐回家是主题的二次变奏,乐曲进一步缩减,大量用了三吐和快速的滑音,速度上有了变化,由中速变成快速。给人一种跳跃、欢乐的感受,表现了一对新人欢快、喜悦的心情。

  第四段全家欢聚,曲作者在这段力度表现中,用了快速的节奏,使力度对比更加强烈,从强弱对比的变化演奏中,使那种大团圆时的热闹景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技能是音乐表达的基础和保证,要想演奏好《喜相逢》就应该练就过硬的技能,准确把握该曲的风格特点,从气、指、唇、舌、唱全方位下功夫,自如把握音高、音量、节奏、角色、情景的变化。同时加强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修养,为完美演奏笛子名曲《喜相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夯实基础,练好“四功”。“四功”是指笛子的气功、指功、唇功、舌功,是笛子演奏的基础,应强化对基本功日常练习,练好气功强化气沉丹田,做到气随心动,运用好“气冲”音这一特效。练好指功做到放松而富有弹性,长音颤指疏密有度。练好唇功做到口劲可松可紧,风门可大可小,角度可高可低,收放自如。练好舌功花舌要可稀可密,可硬可软,可前可后,可长可短。吐音要富有颗粒性、圆润性和弹性。

  2、先唱后吹,练好“唱功”。做到曲不离口,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说明唱是最能打动人的。冯子存先生也曾说,吹笛子就是演奏者用笛子“唱歌”,因此,要求演奏者不但要有精湛的演奏技巧,还要有高超的听音视唱能力,在演奏新谱之前要先学会唱谱,然后用笛子演奏,在每次演奏前,演奏者应该认真唱谱,从中深刻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通过唱谱与作曲家展开一次跨时空的心灵对话。

  3、找准绝对音高,奏出梆笛特点。绝对音高是指笛子在气息充分震动后,所发出的音色统一、音程关系和谐、最好听的音高。在笛子演奏中由于出气速度的快慢、气束射入笛子吹孔的角度的不同,在同一支笛子同一个音位上可以奏出三个不同高度的音,三个音之间有时相差可达五十个音分,音质、音色、音量也各有不同,冯子存先生能把笛子吹高几十音分甚至半音,吹出密实的音质,明亮的音色,靠的是对气流速度和射入角度的高超驾驭能力,演奏者应深刻体会,积极探索,找准绝对音高把梆笛的特点充分表现出来。

  4、进入角色,情景“再现”。音乐是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本曲是有标题音乐,四个段落也分别有提示,讲述了一对情人从分别到重逢再到返乡最后全家团聚的感人故事,演奏者应适时转换角色,穿越时空,回到过去,通过想象,在脑海中模拟主人公悲欢离合的经历,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来演绎这首经典名曲。

  笛子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距今已有八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器乐门类,笛子声音优美、雅俗共赏、结构巧妙、携带方便,深受古今中外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特别是走上独奏舞台后,笛子演奏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笛子的普及也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不管是专业或非专业的演奏者只要能从以上三方面努力,就一定能把自己的演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把笛子名曲《喜相逢》演奏好,演奏出自己的特点。

  通过对《喜相逢》这首乐曲的分析,让笛子演奏家们更加了解北派笛风特点以便于掌握。使北派笛风的特点更加鲜明、具体,演奏更加突显。当然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北派风格的名曲出现,为繁荣笛子艺术的发展,为热爱北派笛子演奏者们带来新的春天。同时也感谢冯老先生为笛子艺术的发展所作的贡献,为人类精神世界所带来的享受。(文/王保民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      

曲谱参考:

猜你喜欢

新乐器“管笛”

笛箫演奏家与制作家强强联合

名家曲集

笛子演奏家冯子存作品欣赏

笛子的前生今世

清华技术牛人帮你科普中国的笛和箫

完美解答

初学者入门到底该选择什么调的笛子?

原创分享

《临安往事》——即兴箫曲

车上演奏

竹笛《梅花泪》,连听0遍,醉了!

专题

笛子独奏曲《姑苏行》的音乐内涵及其演奏风格

专题

洞箫製作的文化内涵——谭宝硕

你有freestyle吗

胡玉林创编中外音乐串烧即兴演奏

最热门

中国竹笛制作论坛主讲人:董雪华

对《笛艺春秋》中“多余动作丢干净”一句话的再理解

民乐新生力量

演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片尾曲《凉凉》

来比一比

5岁小孩吹笛子,简直要逆天了!

故事会丨不是每一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

教育

有考级证书的你有福了,看看今年的新政策!

热点

9岁大一“竹笛少女”彻底火了!

收藏

中国民族器乐曲26首,难忘经典!

民歌荟萃|各省经典民歌赏析

(我需要您的点赞留言支持)

赞是一种鼓励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支持国乐,请分享到自己朋友圈

※民族魂、民乐情、笛箫人#分享

笛箫网民族

文化

音乐

交流

传承

??

笛箫人自己的音乐平台

文章来自网络

我们致力于笛箫文化传播发展与交流,笛箫爱好者聚集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