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殷耀于嘉
来源:《品读》年第11期
“大佘太的葫芦,西水道的瓜。圐圙补隆的烟叶子,人人把咱来夸……软圪溜溜的油糕,胡麻油来炸。吃上磴口的华莱士,保证你不想家……黄圪生生的小米饭,香呀么香万家。甜圪茵茵的黄河水呀,抚呀么抚育了咱……”
这首曲调悠扬、饱含乡情的二人台山曲《夸河套》,用亲切的方言,唱出了巴彦淖尔的物阜民丰,道出了河套儿女的幸福安乐。
有句谚语“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说的就是以巴彦淖尔为主的河套平原。
历史上,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70多年的治理,让不羁的黄河实现了伏秋大汛岁岁安澜,也让巴彦淖尔这个位于黄河“几”字弯顶端的地方,有了“塞上江南、草原水城”的美誉。
巴彦淖尔,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
它的北部有广袤的草原,中部有连绵的山川,南部是富饶的河套平原。以黄河流域最大淡水湖——乌梁素海为主的众多河湖,滋润着这片土地。
乌梁素海是历史上黄河改道形成的河迹湖,也是欧亚大陆鸟类迁徙的主要通道。
在深邃醉人的蓝天下、绿浪翻滚的芦苇丛中,游人乘坐的船在穿行,许多鸟儿栖息在船头,听风儿拍打着船舷。这就是乌梁素海一景。
春天,通过科研人员安装的监控设备可以看到,湖区内一片芦苇丛中,一只雪白、雍容的雌性疣鼻天鹅展了展“S型”脖颈,站在用芦苇秆和杂草铺就的繁殖巢里,身下7只破壳一两天的浅灰色天鹅宝宝扭动着脖子,四下张望。
乌梁素海近些年生态持续改善,成了疣鼻天鹅的乐园。
乌梁素海带给人宁静、唯美,而磴口县大大小小上百个湖泊,则呈现出湖泊星罗棋布、沙海绿洲呼应、湿地湖水交融的生态田园风光。
磴口虽紧邻我国八大沙漠之一的乌兰布和沙漠,但较少出现扬沙、浮尘等恶劣天气。原来,当地数十年如一日科学造林、发展沙产业,用梭梭、沙柳、柠条等沙生植物,给沙漠披上了绿装。
就连乌兰布和沙漠每年向黄河输送沙土的数量,也减少到原来的七分之一左右。
事实上,宜居的自然环境,让巴彦淖尔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了人类活动。古人在岩壁上磨刻出千姿百态的岩刻,给当今世界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连绵的阴山将乌拉特草原与河套平原分开,沧海桑田、斗转星移,阴山岩刻凝固着往昔岁月。
这些岩刻取材极为丰富,有象征天体崇拜的太阳神、月亮神;有人物舞蹈、穹庐毡房;有记录战争的骑士列队、刀枪旗戟;而数量最多、凿刻最精致的是虎豹龟蛇、骡马牛羊。
当地朋友告诉我们,乌拉特后旗有一幅群虎图,构图完整,形象逼真,既是远古时代狩猎的见证,也是全世界岩刻里的稀有极品。
我们有幸一睹这幅精彩的群虎图,九只老虎被刻画得栩栩如生,无言的阴山,仿佛向今人讲述着那个时代的生态故事。
除了岩刻,蜿蜒在阴山主脉上的秦汉长城也蕴藏着巴彦淖尔的沧海桑田。
当地文物考古专家介绍,巴彦淖尔境内一共发现了4条长城,最南侧的阴山山脉乌拉山段南麓一带土夯长城是战国赵长城;向北至阴山主脉上有几段用石料垒砌的长城为秦长城,后被汉代加固、修缮和延伸;再向北延伸至广袤牧区,又有两条并行的长城,均为汉代修筑。
这4条长城的总长度超过公里。
我们曾驱车深入乌拉特前旗小佘太镇的阴山腹地,追寻秦汉长城的遗迹。
只见整段长城就地取材,所用石料基本是人工敲砸而成的条状、长方体石块、间杂少量自然石块,采用层层交错叠压的方法垒砌而成,内外壁面规整。
抚摸着粗糙的长城石,心游万仞,那凌乱的石块,隐藏着多少峥嵘岁月;那吹来的凉风,夹杂着多少世事变迁。
依托长城,巴彦淖尔境内分布着鸡鹿塞、高阙塞、受降城等重要遗址,它们曾是连接中原地区与北方草原的关键纽带。
在鸡鹿塞,隋炀帝杨广留下诗句:“鹿塞鸿旗驻,龙庭翠辇回。毡帐望风举,穹庐向日开。”
在汉武帝元狩年间,大将霍去病北征出击匈奴,即由北地郡,经银川平原,沿黄河北行,出鸡鹿塞直达居延,取得了军事上的很大胜利。
还有学者考证,当年王昭君偕单于出塞,就是从鸡鹿塞前往漠北的。
往事如烟,如今的巴彦淖尔成为华北沟通大西北、贯通大西南、连接蒙古国的交通枢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当地正着力用好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让更多人体验巴彦淖尔的“特产”与“特色”。
这里风能、太阳能资源富集。全年日照总时数全国第二,风能技术可开发量占内蒙古总量近“半壁江山”。当地正抓紧“追风逐日”,大力发展风电、光伏产业。
我们来到黄河最北端的五原县联星光伏新村,只见白墙黛瓦的房屋错落有致,家家户户院子和屋顶上方还“标配”了光伏发电板,院子里的光伏板距地面有2米多,下方种着蔬菜和花草。农民说,每户人家从光伏发电项目上获得的年收入就有上万元。
巴彦淖尔境内的亚洲最大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浇灌出上千万亩优质耕地,加上充沛的光热资源,勤劳的农民源源不断地种出优质小麦、葵花、蜜瓜、番茄、枸杞等名优产品。
因此,巴彦淖尔又被誉为“八百里河套米粮川”。
早在多年前,被当地百姓尊为“河神”的王同春开挖了河套地区的八大引黄干渠,使河套地区得灌溉之便,逐渐由一个红柳漫野的沙丘地,变成五谷丰登的“塞外粮仓”。
老百姓为纪念王同春开发河套水利的功德之举,每逢夏秋之季的节日里,便自制各种河灯放入渠中,以示祭奠,并祈福河套灌区风调雨顺、年年丰收。
金秋时节,巴彦淖尔不少地方都会变成向日葵的海洋,放眼望去,大片大片金黄铺天盖地而来。灿烂、明朗、快乐,是向日葵的品格,正如勤劳勇敢的巴彦淖尔人,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建设着这片富饶的土地。
当地葵花结出的果实,不仅丰富着中国人的味蕾,还搭乘轮船、中欧班列,远销西亚、欧美等地。深居中国内陆的巴彦淖尔,用舌尖上的美味,与海内外朋友联系起来。
这里,还是世界优质高精小麦主产区,全国地级市中最大的有机奶、无毛绒、脱水菜生产加工基地;这里已成为全国第二大番茄种植与加工基地,全国地级市中唯一能四季均衡出栏的肉羊养殖与加工基地。
巴彦淖尔已经整合现有的粮油、果蔬、乳、肉、绒等10多个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全力打造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天赋河套”,努力把农牧业领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路子上,让河套名优特农畜产品驰名中外。
当地朋友说,“天赋河套”已成为绿色发展的新引擎,巴彦淖尔正在变成“塞外粮仓、天下厨房、草原上的菜篮子、黄河边的农艺园”。
在巴彦淖尔,既能领略沙漠的浩瀚,感受黄河的雄浑,饱览草原的辽阔;又能观赏乌梁素海的鸟飞鱼跃,体验河套田园的优美恬静,品尝河套农产品的天然味道;更能体会到人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浓浓乡情,正如当地古老的民歌《鸿雁》所唱: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END
编辑:滕朝阳郭艳慧